美文网首页
欧美小林流究道馆的“五原则”

欧美小林流究道馆的“五原则”

作者: 徐蘑菇 | 来源:发表于2015-09-10 21:25 被阅读219次

    一、前言

    小林流空手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会馆、派别,对于本流的拳理也有着大同小异的理解。拳法理论的差异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和师范本人的身体特点、生活经历、性格、直接指导者等等因素都有着一定的关联。以究道馆的两位十段师范举例:比嘉奥斯卡先生体型较为矮小,以首里手入门,曾学习松涛馆流,长期生活在西方社会。比嘉稔先生体型魁梧,以柔道入门,长期生活在东方社会。两者的风格差异也较为明显,笼统来讲,前者强调突然出击、减少破绽、讲解细腻且理论极其完备,后者强调截击对手、讲究破坏力、讲解时倾向亲自搭手让学生体悟。我本人未见过比嘉稔先生,仅听欧洲诸位受比嘉稔先生指导的前辈描述,辅以大量的视频及文献资料,由此做出臆测。所以下面分享的一些拳理、原则仅代表比嘉奥斯卡先生一系的特点,并且可能也掺杂有我本人的片面理解,仅供参考。

    我有幸参加过比嘉奥斯卡先生的讲习会,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由于其理论的完备,加之能与许多同门朋友交流,所以得以把这些理论大概地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如有纰漏和谬误,以后我们慢慢修正。

    二、概述

    欧美究道馆五原则是比嘉奥斯卡先生多年练习和教学后总结出的经验,包含了发劲、招式、理念等等方面,在历次讲习会上都被一再强调。其内容如下:

    身御守る(Miomamoru)——身体保护

    丸み(Marumi)——圆弧运动

    饼身(Mochimi)——饼身(身体韧性和弹性)

    阴阳(Inyou)——阴阳(发力的虚实)

    着眼(Chakugan)——注目(集中精神)

    经过实践验证,做到这五个原则的情况下,无论打哪个流派的型都能打出究道馆奥斯卡系小林流的味道,所以型的动作本身是比较外在的特征,其内在神髓则被这五个原则高度总结。本人谨以文字描述,但请不要附会模仿,许多细节部分只有当面言传身教才能体会。

    三、原则详解

    (一)“身御守る”原则

    1、主要理念及体现

    这个原则强调的并不是动作,而是一种理念,即破绽最小化的理念。最常见的表现在于“双肘不离肋”,在做内外受け、中下段払い时,最终动作都是肘不离肋的。有一些动作肘关节必须离肋,比如手刀受等等,也比松涛馆流等流派动作要小,通常这类动作离肘不过一两拳左右的距离,并且随时准备收肘护身。

    除了最终动作外,中间过程中也体现这种理念。比如基本技中左右手的格挡(受け和払い)练习,双手在中间过程中必有交叉防守身体和中线的状态,因此在做基本技的时候因为中间过程相似,在没最终打出来前,外人较难判断究竟是哪种技术动作。

    不仅仅动作中体现这个原则,动作与动作的衔接也是处处注意保护身体。比如在平安型中不乏有正拳或者上段受后转身前屈立下段払的动作,在这两个动作的衔接过程中,打出去的手必须回收,在下一个动作打出前都是肘贴身做护身动作的,但是不同的动作衔接也有各自不同的动作形态,共性在于肘关节不离身。

    手上动作体现这个原则,同理下半身也体现此类理念。典型的步法移动就是猫足的上步移动,中间过程是双脚双膝并拢,迈出去后,后脚才会向外转做一定的调整,而非一开始就把脚往外撇。这种将膝关节侧面以及裆部暴露给对方的行为是大忌。同样的,出现在十手、镇东之类型中的四股立移动,中间过程也是双腿并拢护裆的,更不用说三站立移动和前屈立移动了。

    四肢的动作必须有身体配合。身体的“身御守る”原则体现在含胸拔背,外观上看上去类似把身体团起来,但注意这并不是弯腰,而是放松肩部后自然含胸,也有虚领顶劲、提臀收肛之类的要求,形态仿佛抱着一个瑜伽健身球一样,身体紧贴球体,整个身体纵向横向都是拱型。这样一来可以在放松的情况下提高身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因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暴露面积,对保护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2、“门”理论

    这个“门”理论直译其实应该叫做“空间”理论,为了方便理解我将其改名,理论内涵也和我国武术的门理念类似。奥斯卡先生认为人的双手能阻挡的空间有限,任何一个动作都会暴露一定的空间给对方,即所谓的“空挡”。比方右拳击打,右肋必然暴露,右肋的空间就是处于危险之中的空间。于是“身御守る”又体现为把这个空间遮挡起来,即出完拳后立即封闭这个空间,也就是我国武术所谓的“关门”。正是基于这个观点,比嘉奥斯卡一系的小林流多了许多细小的动作,并且在型的演练过程中不会存在类似WKF比赛中的停顿,而是一直在“开门”和“关门”。

    此外,手脚的活动空间也被藏在“门”中。这里的门就是指暴露给地方的面积,一般以肩宽为限。比方我面对敌方时,这个门的宽度就是我的肩宽,如果侧身对敌,门的宽度也相应减少,为我的肩宽对敌方所在平面的投影。具体表现在动作中则是,除了一些壮镇等型中出现的舒展动作外,大部分的动作都不会超过自己的肩部打到身体外侧,即不会“穿过门框到门外去”。如果手伸到身体外侧,一来无法借助身体的力量,二来动作太大回防也不易,所以不可取。类似理念参见形意拳“双手只在洞中藏”。

    (二)“丸み”原则

    不同于大家印象中硬桥硬马直来直往的首里手,究道馆比嘉奥斯卡一系的动作中充满了圆弧运动,并且格外强调这一点。

    1、攻防动作

    在击打过程中,典型的就是内步进中的裏拳,并非直接把手伸出,而是有一个画弧的小动作。比如右手的裏拳,手划一个逆时针的弧线,这样可以提高拳法的最终速度,同时其中也暗含了“流受”、“身御守る”的理念。

    防守动作中还有一些手刀受、受足的一些手上动作等等都包含了“丸み”原则,也大致起到“关门”和加大最终速度的作用。通过弧形动作可以借助腰胯的运动带动肢体,一些情况下可以提高启动速度。

    此外防守动作中的“丸み”也有助于捕获对方的手脚,通过圆弧运动产生的缠绕作用能够加大捕获对方攻击的几率,在内步进三段中有个明显的圆弧运动捕获对方手臂的动作。

    2、步法

    在身法上也体现了这种圆弧,一味后退并不是上策,选择绕行到敌方死角是较好的处理方式。配合的训练有“靠基”等,在双方试劲的同时引开对方的攻击,这种引导对方力量的方式中处处体现圆弧,在活步的双人对练中,移动过程也体现出曲中求直的特点,而非遇力后退或者顶着来力猛进。

    3、自转

    所谓自转是相对于肢体画弧而言,一般表现为手腕的拧转等细节。最常见的是正拳过程中拳头的内旋,以及格挡过程中的前臂旋转。格挡过程中的内旋,比如右手向内的受け中,手臂逆时针旋转,使得在格挡不是单纯的敲击,而带有滚动效果。这点在其他空手道流派中也多有提及。

    除了这种拳头和前臂的旋转外,还有一种是类似咏春小念头中的拧手腕动作,就是类似我们做腕关节热身活动时的这种转动。这个细节在内步进三段中被特别提及,因为这种小动作同样可以在手臂紧贴对手的时候达到一定捕获和牵制的作用。

    (三)“饼身”原则

    1、解释

    关于饼身,网上已有充分的论述。所谓的“饼”就是类似麻糬之类糯米制成的糕点,拥有弹性和韧性,“饼身”的特点就是把人的身体比作这类糕点,旨在利用身体的弹性和韧性,而非机器一般的刚性结构。

    举个例子,现代许多武术把出拳时的动作比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腰转动,带动肩膀转动,出拳,所达到的速度受限于腰转动的角速度以及肢体肌肉力量。而小林流则并不把人体运动简单化,而是充分利用骨骼肌肉的作用,利用身体的韧性层层发力层层传导,使拳法、格挡的最终瞬间速度达到最大,突破自己的肌肉和关节极限。因此饼身原理有时也会被称作“鞭身(Muchimi)”,即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的身体当做鞭子来使用。众所周知鞭子使用恰当的话,末端瞬间速度甚至可以突破音速,而人体本身靠本身肌肉力量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的,因此饼身在击打时有助于提高威力。

    饼身在防守时也有一定的作用,体现出了饼身的柔韧和黏性。揉过面团的朋友都知道斜着用力给面团施加压力,随着面团的滚动和形变能把这份力化开。小林流的饼身也有类似的作用,使对方的攻击被粘滞、转向并且化解。

    2、应用

    “饼身”是配合“丸み”同步出现的,是躯干和肢体高度配合的结果。为了体会饼身,可以在做里拳练习时同时体会这两个原则,里拳要求手腕放松,比较便于体会鞭子一样的发劲,由此可进一步体会侧向的里拳,而后延伸到直拳。击打的瞬间还有一种名为“极め(Kime)”的发劲方式,尤其体现在直拳之中,在利用饼身提速后,击打的瞬间肌肉收紧利用体重,可以把攻击的“速度”和“质量”两大要素在这个瞬间达到最大。饼身配合极め的时机、饼身配合丸み的协调性是此类练习的关键,也是小林流提高击打效果的秘诀所在,需要长期的体会和练习。

    饼身的防守运用中也体现为“黏”的特性,实际格挡中也许因为速度快难以捕捉,但请体会“拍开”和“推开”的差别。虽然不是很确切,但是显然贴住对手后发力推开更有可能破坏对方的平衡和节奏,能更有效地防止对方出第二拳,有的情况下还能进行进一步控制。此外还体现出一种“沉”的特性。比方两人互相拉扯,一方明明体重较轻力量较小却能把另一方轻易拉到跟前。这体现于饼身和“身御守る”的配合,由于肘靠近身体并且强调放松,手臂能很好地利用身体的体重以及腰胯的力量,利用的就是糯米团子会自然地形变、重心下沉黏在容器底部的原理。试想一方用手臂的力量,另一方则用身体的重量配合手臂的力量,孰优孰劣可见一斑。类似的饼身特性还有许多,其关键还在于身体的松沉。

    (四)“阴阳”原则

    1、解释

    阴阳概念脱胎于中国的道教哲学,是指事物的两面性。人以中线分,有左右,左右又各有上下,所以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说。空手道中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这种哲学思想,但并非玄奥的秘传。阴在这里是指松、柔、内、后等概念,阳则是紧、刚、外、前等概念。

    2、姿势中的阴阳

    一般来说,放在前边的手为阳,藏在后边的手为阴。身体靠近敌人的一侧为阳,远离敌人的为阴。如果双手正面推出,则手掌为阳,身体为阴。身体的团起为阴,身体挺直为阳。后退为阴,前进为阳。如此等等。战斗姿势中的阴阳并非定式,而是在不断切换和变化的,正如易学中所谓的阴阳交替一般。

    3、发力中的阴阳

    究道馆奥斯卡一系格外强调放松,并且认为放松才能爆发出最大的力量。因此经常有放松、发力这样的交替,是阴阳转换的一个典型。比如在防守动作中,在双手交错于胸前时并不用力,此时为阴,但是在动作接近末端时全身发劲打出,此时为阳。在直拳击打时,仅腰胯抽动将放松的手臂带出为阴,击打到的瞬间极め则为阳。发力配合的吐气也是阳的体现,发声气合则是阳的更强体现。

    这里要注意的是阴阳并非绝对,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身御守る”的理念下,任何放松的动作都隐含着随时接受击打的准备,这是阴中有阳的体现。在发声击打的时候气息却要下沉,也体现了阳中有阴。

    4、阴阳转换

    中国拳谚有“一阴反一阳”的说法,提出了阴阳转换的迅捷和多变,也体现了连击的思想。真实的传统空手并非只打一下就分开,而是非常注重连续击打,将敌人比如绝境。所谓的“一击必杀”其实是指对方破绽出现时怀着抓住机会一下制敌的思想进行攻击,在以命相搏的情况下,这种机会可能只出现一次便决定生死,必须要追求一击必杀。

    连续击打并非脱节的一下一下打,而是腰胯不断运动的结果。人体是有弹性的,当右拳打出后,身体本身的弹性会驱使右手收回左手打出,这里体现的是“饼身”和“阴阳”配合,即位于后侧阴,返回变成了阳,一阴反一阳。

    除了连续击打外,阴变阳的过程也能很隐秘迅捷。体现在小林流中就是双手的同时攻防,以及单手完成攻防等技术特点。举个例子,内步进中的里拳,画弧的过程可以视作流受,为阴,同手击打的瞬间为阳,因此单手阴阳转换具有突然性也很快捷。传统流派的空手道和现代搏击不同之处在于,现代搏击由于有拳套等设备的存在,击打后一般要收手后才能继续第二次强力击打,而传统空手道则出拳后未必收回,而是打出后原地变成抓握或者其他攻击动作继续发挥作用。这体现的便是阴阳转换的灵活多变。

    对敌距离的变化也是阴阳的体现,比如摇闪、弯腰收胯闪避等,都是身体通过从原先接近敌人的阳变作原离敌人的阴。当然,也并非纯阴纯阳,而是保留一定的余地方便转换。

    (五)“着眼”原则

    1、解释

    着眼就是视线的着落点,意为注目。但是这里的注目并非只是单纯的看,还包含更高一级的“警戒”、“准备”、“集中”等意味。

    2、视线引领姿态

    虽然在其他流派中也非常重视视线,但是以视线调整姿势则在究道馆比嘉奥斯卡这一系中尤其重视。仍然以内步进为例,内步进中特别重视视线转移,以至于“看”在练习型的过程中单独作一拍。在小林流内步进中,当视线向右看的时候,身体也要相应地向右轻微转一定角度,不会出现身体对正面,头却转到90度看边上的情况。这种着眼是非常危险的,以向右看为例,暴露左侧颈部动脉的同时,身体也会因为没有向右转的趋势而反应相对较慢,并且最广视线无法包含尽可能多的自身破绽。

    类似的动作也体现在内步进三段中的第一个动作,并非完全侧身,而是稍稍转向正面。又比如平安四段中从一个方向的受足手刀转向另一边时,身体也要随着视线向那个方向转一定的角度。诸如此类以视线引领全身调整的现象在各个型中都有所体现。

    3、视线与心理培养

    着眼还体现在一定的心理和精神影响。不敢直视对手的攻击往往是软弱的,不细致观察而做出的反应往往是武断而危险的。这里的着眼也并非盯着某一点不放,而是视线注意对手的时候,还要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打个比方,伸手指向天上的一颗星星,即使不死盯着自己手指,不死盯着天上的这颗星,我们还是能轻易地指准它,这种着眼才是相对全面的。视线看得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人培养攻击的穿透,因为能培养人不再以与目标接触的点为目标,而是以接触点的后方为目标,避免过早收力。

    四、结语与声明

    通过这五条原则的详解以及推论,可见许多理念和我国传统武术暗合,笔者认同其中的理论而将其整理,所引用的我国武术谚语若有误解万望见谅并且指出。上文中大部分的思想直接来自比嘉奥斯卡先生,但由于语言、文化原因,其学生以及我本人可能会融入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不排除谬误的存在。在本人的观察中,小林流各系已经存在了很多技术细节的差异,但并不影响我们作为一个流派的存在,文中提到的五个原则是比嘉奥斯卡先生的授课主旨之一,并没有在其他小林流大师处获得印证,仅有其他师范表示“如此亦可”。因此这些原则并非绝对标准,也非小林流的金科玉律。

    武道在不断的发展,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经过努力摸索发展出的理论应该得到尊重。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接触并借鉴他人的经验,笔者认为非常赞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欧美小林流究道馆的“五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ep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