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在家是用来“充电”的,不是用来学习的!

孩子在家是用来“充电”的,不是用来学习的!

作者: 幸福妈咪慢养娃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09:12 被阅读0次

各项家庭作业、课外辅导,像一座座山似的,让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曾几何,孩子的童年变得如此无聊、无趣了?!

在老师、家长眼中,孩子就是个“学习的机器”,没人真心关心他是否快乐。

我们往往关注的是考试成绩是否满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想想是不是如此?

这样的日子多难熬啊,十二年寒窗苦读,真的能读出有出息的孩子么?很多人深表怀疑。

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动力不太强,甚至有不少抑郁轻生者。

孩子与父母之间长年累月的拉锯战,让孩子厌烦,父母也焦虑。

我们抱怨,孩子自律性差。于孩子而言,自律是个伪命题(以前有专门论述过)。孩子感觉有趣,才能激发到他的内驱力。

有时,孩子在学校,或者社区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在家得不到排解的话,真的会让孩子无望。

因此,我认为,孩子在家的目标只有两个:

一、承担责任,学会爱人;

二、“充电”,感受生活的快乐。

让孩子“元气满满”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第二点:“充电”。

孩子在家活动的目的是“充电”,而不是学知识。当然,也可以将“充电”和学知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好。

但“充电”和“学知识”的出发点不一样。“充电”的出发点,是从孩子真实内心需求出发。而学知识,是从大人关注的角度出发。

明确这点后,我们就知道家庭活动从哪发力了。

那么,如何将充电和学知识结合起来?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展拓展阅读。孩子天生对新奇的知识充满无限的好奇心,心中都有“十万个为什么”。

比如:天文、地理、历史等等,父母可以先带读,等孩子听得入迷后,引领他自己读。

这些多学科的知识,小学不一定考,但在小学种下了种子后,初高中的学习会容易得多。

二、发展几项亲子互动的游戏,比如:下棋、打球、练毛笔等等。

互动的目的,一方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为孩子的兴趣特长培养助力。

三、引导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大人不要做过多评判,否则“天”就会被聊死了。

我不建议在家做太多同步训练,或者上补习班。

为何呢?因为一个智力正常、听课质量高的孩子,凭着校内的学习,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的,并不需要额外补习。

学校知识并不复杂,尤其是小学阶段。如果孩子成绩跟不上,我们该在孩子的听课质量上找原因了,而不是一味地加码补习。

如何提高学习质量呢?

让孩子在家“充电”是首选,这样孩子第二天会元气满满地去上学,提高专注力,形成学习的正循环。

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这点 需要向以色列人学习。以色列是个将孩子睡眠置于学习之上的国家,因为睡眠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再者,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少呵斥,让孩子感觉“我能行”,树立信心。

看见孩子,倾听孩子,给予关爱,孩子才会有美好的体验, 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

有趣的童年,会滋养我们一生。与大家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在家是用来“充电”的,不是用来学习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fc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