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现象,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爱情、赞美爱情、书写爱情,关于爱情的理论研究数不胜数。迄今为止,关于爱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各个理论学派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心理学认为: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而我觉得由于同性爱情的存在和被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到,所以对爱情更广义的理解,可以把此处的“异性个体”看作“独立个体”。这样讲还是过于抽象,在众多的理论中,我觉得斯坦伯格(R.Sternberg,1998)的爱情三角理论最容易理解,他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爱是一门艺术吗?-《爱的艺术》读书笔记20181013如上图所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条边和三角形内共有七种类型的爱情。根据三因素的平衡程度,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三因素完全平衡),也可以是非正三角形(以一因素为重点的不平衡三角形),按强度又可以分高强度爱情三解形和低强度爱情三角形。
而今天开始读的《爱的艺术》,又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视角——爱是一门艺术。这本书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这还真的有点颠覆我的爱情观。在爱情中勇敢、真诚,这个比较好理解,然而谦恭地、有纪律地爱他人,就有点费解了。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有“纪律地”是不是理解为有“节制地”更合适?暂且记下这个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爱是一门艺术吗?-《爱的艺术》读书笔记20181013很少有人认为爱是可以学习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是爱别人容易?还是被爱容易?想起精品课时李老师提问过的这个问题。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爱人的容易与生俱来,可是我们却常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常常看到身边的那些为爱而苦恼的男男女女,其实都是被这种想法占据了头脑。不知他们是否想过,我所谓的对他人的爱,真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吗?
2.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是被爱的对象。
当代文化的特点是以购买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当男女双方感觉到了在考虑到他们本身的交换价值的情况下,已经找到市场上所提供的最合适的对象,他们就开始相爱。这与十九世纪的爱情观完全不同,那时西方人认为婚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爱情,中国古代更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男权社会中倒也是可以岁月静好地和谐相处。
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其实用英文更容易理解:fall in love中的fall,就是掉入、堕入的意思,突如其来地、有点神秘地,类似于斯坦伯格爱情三角形理论中的激情爱;而being in love,意思是待在爱情里面,也就是持久的爱,那就意味着不仅有激情,还要保持亲密和给出承诺,这可就不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基于以上三个错误认识,作者想告诉人们的是:爱情是一门艺术,而要学会一门艺术的必要步骤是:掌握理论,掌握实践。
看似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含有非常丰富的信息,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打开了一扇尘封的门,它将开启一段认识爱、理解爱、学习爱的旅程,你期待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