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消零专题:初难知,多互助!
小说|《灵魂安住》第一章我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10)

小说|《灵魂安住》第一章我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10)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1-10-21 08:17 被阅读0次

父亲进厂时才15岁,对什么都好奇,精力特别旺盛。他虽然长的瘦小,但是很勤快,一点都不偷懒,所以厂里的人都很喜欢他。

有一位王先生,他叫王东山,是个天津人,有空就教我父亲打算盘,原来的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关系口诀,比如一退625,二125,三1875,四215,五3125,即16两位十进制的一斤,父亲一直清晰地记得。

二进制创造了现在的电脑时代,秦朝统一度量衡就是十六进制,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才淘汰十六进制,那个算法蛮复杂,它的珠算特别锻炼大脑。

父亲一生酷爱学习,到了哪里都有好心人自愿教他。所以父亲这辈子自学到很多东西。

厂里有位林先生,是山西太原人,银号出身,文质彬彬的,他人很聪明,是个谈生意的好手。

但这个人绝对的油滑、精明。

起初他想培养父亲,就教父亲一些木材知识,比如原木分大小头、阴阳面、弯曲度,还看烂没烂心等等,这个人有个独门绝技,他打眼一看就知道一块木头能出几分材,能卖上多少价钱。

加工出来的木材分两大类,一是门窗口料,红松、白松、黄花松、云杉、桦木都是好料,二是家具、棺材料,有热带的红木、楠木、紫檀木、卓木、桃木、梨木、柳木、水曲柳等,像千年柏这样的木料并不是打棺材的上等料,穷人家用杨木也凑合,抬着轻,但很快就腐烂掉。

加工木材的说道看似简单其实门道挺多,林先生告诉父亲千万不能买有“性”的木材,像这种油漆门窗口料安上去,没过多久就扭曲,关不上,裂大缝,家具寿命也不长,主要是因为这些木材缺一道工序,没在炉窑中烘烤去“性”,加热烤干,只有去了“性”的木材,才可以放心的使用。

父亲跟着这个林先生在柜房学徒一年多,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面服伺他。厂里后来员工逐渐增多,柜上又来了一个学徒叫李长寿,他是山西太原人,是林先生介绍来的,他把父亲的位置彻底给顶了,父亲也没什么关系就被挤到了厨房,帮杨大爷做饭,收拾餐厅卫生。

父亲一直很肯学上进,到头来却一竿子又被打回原地,他对这个林先生很是不满,但是不管有多少怨他也不敢作声。

做饭这个活倒是简单,头天晚上发一大盆玉米面,第二天早起蒸一锅大窝头。这是杨永年的拿手活,拌一盆咸菜,炖一大锅白菜猪肉粉条,配上香喷喷的大窝头,吃的大家都很满意。那个年月其实只要吃饱肚子有力气干活就成。

杨永年是个河南人,他早晚还练一套大刀,他原来是陆军战士,七七事变时,他在卢沟桥皖城还和日本人拼过刺刀。

这个杨大叔对父亲要求特别严,父亲喜欢看武侠小说,就从书店借回来看。杨大叔却不让他看,父亲就夜间偷着看,结果总是被他发现,他一发现就给撕掉,然后宁愿自己拿钱去赔书店,父亲当时想不通,后来想起来,这个杨大叔真是个好人。

厂里另一个好人就是大老板黄洪轩,他对每个人都很好。结果52年三反五反运动,他被诬陷检举被关了起来,工会派父亲三个年轻人轮流去看守他,怕他自寻短见。父亲经常给他送些吃的,他一个人被关在诺大的房子里也寂寞,父亲就陪他聊天。

他就问父亲的学习情况,他让父亲买了一套初中数理化进行自学,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他,他很耐心地辅导父亲。

原来他是天津南开大学的毕业生,他鼓励父亲好好学习,有朝一日总会有用的。他给父亲授课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他多做题,父亲受益匪浅。

1953年暑假,父亲报考了北京青年会补习学校,初一没考上,初二才考上,结果十个月他就拿下了初中同等学历的毕业文凭。

这十个月父亲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他不但一斤肉没长,还掉了十斤。就连个子也一点没长,后来父亲经常和我们开玩笑,说是因为在木材厂打工被那些木头压的,所以个子一直没长起来,我们祖家本来是大个子的。

那段时间父亲确实太辛苦了,上午上课,下午回来睡一会觉,夜班还得到木材厂干活,但是这却是父亲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1954年,父亲报考北京钢铁工业学校,成功录取。

他一边念书一边帮人干活赚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好在那时学费并不多。

父亲在那里念了三年,然后被分配到一个北方的大型钢厂。父亲本来想留在北京,奶奶也希望他留在身边,学校的分配名额里也有京城的指标,他的几个同学都找尽各种理由向学校申请并经过协调得到了满意的分配,可是我的父亲却一点都没有为自己争取,那个年代提倡服从分配、大力支援国家建设,像父亲的这种思想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父亲潜意识里的喜欢妥协、喜欢随遇而安的性格第一次露出了端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灵魂安住》第一章我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kw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