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持续写作中思考,想到有关怎样应对XX问题,当把问题及解决方案建立系统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认知及解决方案。
从学游泳说起
《精英日课》讲过关于儿童学游泳的故事,那些报过游泳班的儿童却有不少出现了被淹死的情况。研究发现,儿童上过的游泳课确实系统的教了游泳的动作技术,孩子基本可以按要求游一段距离,然而危险却在不经意间发生。家长陪孩子去游泳馆,因为家长知道了孩子学过游泳,所以就不再管孩子,各游各的。意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故事中说家长想起来找孩子,却发现孩子已经在深水区快沉下去了,差点淹死,而且还发生了两次!
这个故事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为此我把这集音频反复听了十几遍,结果有次我再一次播放这集音频时,我家孩子就报怨,你怎么又听呀。
学校学的知识仅占有20%
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经验是对意外的熟悉程度。
- 学校或培训机构主要教的是常规流程性知识,也就是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构成了认知的基础,但对于掌握和应用知识只占了20%。也就是说,学校或培训机构里,对学生有用的只占20%,却占用了学生超过80%的时间和精力。
- 真正对学生的人生有帮助的那80%知识又是怎么学习的呢?想象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手,刚开始他的工作一团糟,用尽全力也无法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务。同事都可能开始怀疑,他在学校里不是没好好学过呀?他本人可能报怨当年的老师没有教好,自己没有学好。
-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这位新手慢慢熟悉了工作流程、开始能够轻松应对工作中的各项事务,甚至升职加薪。当然也可能走到反面,即无法应对工作中的难题,最终被淘汰出局。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分析,我们才真正发现学校教学的不足,不是知识体系的缺陷,而是对应对风险时的能力的培训的不足。
如何学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技能?
我看过不少有关PPT的书、公众号文章、PPT模板等等,参加过不少PPT的培训,讲座、直播,音频等等,但是每当接到一个任务时,遇到一个从来没遇到过的问题时,就麻烦了,可能卡壳,影响工作进度。显然这就是我面对的一个风险,一个问题。把这类问题简化一下,就是“如何XX”,或在XX情况下,如何XX“,即在某个极端的情况下,一个以前重来没遇到的情况下,我该如何处理或解决这个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往往是不断尝试,试着看能不能用已有的技能解决掉。如果不能,那么就马上问度娘,在网上寻求高手的帮助。或者询问其他人,看能不能解决。最重要的是,我会把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流程,记录在有道云笔记中,以便下次使用时参考。
我看过一些高手的成长经历,某PPT牛人分享过他在培训课中,把外国著名的PPT模板都进行了完美模仿,重点是数量:1000页以上,时间仅仅是一个月。经过这一个月的经历,他已经可以轻松制作出高水平的PPT了。《高绩效心智》作者安妮分享她的演讲经历,某高手告诉他,要想真正提高演讲水平,先完成50场演讲再说。安妮坚持下来了,到第38场后终于产生了质变。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从这两个故事中,有人总结出了坚持是成功的关键,也有人总结出要成功,就得10000小时。但是,显然这样的观点没有触到问题的核心。
我们看到的是多次的练习,但没看到的又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应对不确定的意外情况,完成了学习过程的关键80%,重点是在实践过程中一次次面对”XX情况下我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更有效?“,通过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了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经验就是对意外的熟悉程度。
清单革命与SOP标准作业流程
那么到底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前人的经验有用吗?哪种经验才是有用的?
我给出两种思维:一是清单思维。二是SOP标准作业流程。
清单思维
这里所说的清单,不是任务列表,而是用头脑风暴法制作的有关不确定的极端风险的事件其应对方案清单。例如飞机驾驶员或手术室的医生必须按清单操作,一方面可以减少因主观原因漏掉的步骤流程,另一方面当真的出现意外情况时,每次都能够冷静应对。
这里也可以使用”如果,那么“句型来列清单。即WOOP中的障碍-计划部分。
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重复的事情,可能是每日重复,也有每年重复的,清单思维可以有效应对大量的不确定性。
SOP标准作业流程
制造业工厂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达到六西格玛的要求,特别是有人工作业的产品或部件的生产环节,必须建立标准作业流程,要求必须按流程操作。借鉴SOP方法,自己可以在工作中建立标准流程,用确定性的步骤来避免不确定性的出现。当然SOP中必须列出可能的风险以及应对的办法。
失败是成功的近义词
失败不是成功的反义词,平庸才是。如果要向上成长,就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有理工技能问题、有社交人际关系问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是每种问题都有答案。特别是许多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由于没有客观答案,因此你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往往是一套流程,一套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流程。是不是你按流程做就能成功?我的观点是不一定。例如PDCA戴明环就是质量管理遵循的原则,也是一套非常有效的执行流程。但是由于太简单化了,太抽象了,不接地气,这种知识很难从书本上掌握。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多次的失败与调整,自己才能逐渐建立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系,建立自己的心法。所以看方法化的书,只有配合上实践与应用总结,才真正有效。
如果遇到新的极端情况,你放弃了,注意不是努力尝试却失败了,而是自己放弃了投降了,那么你可能总是被这一关卡住,渐渐变得平庸。
我想,找到关键的那个问题,死磕它,重复持续迭代,做极致实践,一定会成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