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正襟危坐,拉开架势要写文时,总免不了踌躇满志,感慨万千,书读了多年,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广有涉猎,为何不能做到妙笔生花,思如泉涌呢?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然而,我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个妙手却不是人人可当的,十年寒窗冷板凳,徜徉浩如烟海的典籍数十年如一日,乐而忘返,虽不必皓首穷经,也必能达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方能成为妙手!
用现在时髦的词来说,就是输入,大量输入,化而为己用,才能厚积薄发,源源不断的输出。
所以,读书是必经之路!
陶渊明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我深以为然。读书好比吃东西,不能死读书,要把读来的好书消化掉,吸收其营养转为己用。
开卷有益,表达的是多看书多用功,并非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逮住一本书就读。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学问都去尝试。更有一些糟粕的文字,比如黄色小说,唐家三少的玄幻小说,都是垃圾,不读也罢!
大学时一室友好武侠,而且多是带色情的,此君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然平素为人谦谦君子,有学长风范,我以为奇人。
读书的人多了,然而读书多未必就会写文章,何也?
一是不能活学活用,读的书不能消化吸收为自己的营养。
二是缺乏生活。写作是高雅的艺术,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读书给我们理论知识,生活则是必不可少的实践,唯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融会于心,出之于手,写出有艺术性的文章!
纵观古今,以文传世者不外乎两种,庙堂文人和流浪文人。前者如唐宋八大家中多数都是,后者如李白,柳永一类,一生潦倒,郁郁不得志,是以文名天下。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文章传世,往往与功名相背!
所以,写文章不可功利心太重!
据说不少诺奖获得者,最后都再无问鼎之作了,大概是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没有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精神了。
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的坚持读写,乃为文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