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个人形成论 第七章 心理治疗的过程构想》
当事人中心治疗有七个过程。
第一阶段:
与自我有着一种勉强的外在的交流;情感和个人的意义不被接受、不被承认;个人的构念十分僵化;亲密与交际性的关系被认为是危险的;不承认或没有认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没有要求改变自己的渴望;内在的交流有许多障碍。
第二阶段:
涉及关于自我以外的主题时,表达开始具有流动性;认为问题是外在于自我的;没有意识到个人对问题负有责任;个人情感被描述为非我所有,或被描述成过去的对象;情感可以得到表现,但是没有被如实承认,也没有被自我接纳。经验被过去的结构所束缚;个人构念是僵化的,并且没有被作为个人构念来认识,而是被认作客观的事实;个人的意义以及感受的分化非常有限而且笼统;矛盾冲突可以得到表达,但是没有被作为内部的矛盾冲突来体认。
第三阶段:
对于作为一个客观对象的自我,有了较为自由流动的表达;也会将与自我相关的体验表达为客观的对象;把自我表达为一个主要存在于他人身上的、仅供自我反观的对象;对于并非当下呈现的情感和个人意义作出表达或描述;很少接纳情感。情感一般表现为某种可耻的、羞愧的、反常的、无论如何难以接受的东西;情感被显现出来,然后有时作为情感被承认。经验被描述成是过去的,或者被描述为是异己的;个人构念是僵化的,但可能会被认作个人构念,而不是外在的事实;比起前几个阶段,情感和意义的分化更加明晰,不再那样笼统;愿意承认自己经验中的矛盾;当事人的选择常常被认为是无效的。
第四阶段:
当事人描述了对过去经验的更真切的感受;情感被描述为当前的客观实体;几乎是与当事人的愿望作对,自己的情感偶尔会被表达为当下的情感;趋向于即时体验自己的当下情感,可是对这种可能性又觉得难以置信,从而心存恐惧;尽管显示出少许的接纳,但对情感很少有开放性的接纳;经验较少地受到过去结构的束缚,较少异已性,并且可能偶尔地得到即时的表达;对经验的解释方式相对自由宽松。在个人构念上有若干发现;明确承认这些是构念;并且开始对它们的正确性产生疑问;出现对象征的准确性的追求倾向,情感、个人构念、个人意义的分化更明显;意识到经验和自我之间的抵触和不协调,对此有所关注;出现对问题的自我责任感,尽管这种感受还是犹疑不定的;尽管密切的人际关系似乎仍然具有危险性,当事人已经开始能够冒险与他人在情感层面上有所接触。
第五阶段:
经验被当作当前的体验得到自由的表达;情感被近乎完全地体验。这些情感能够自动“泛起”、“渗出”,尽管在充分和直接地体验它们时,当事人仍旧感到害怕和怀疑;出现这样一个趋向,即开始认识到:体验一种情感会涉及一个直接对象;对于自动“泛起”的情感,有诧异和惊骇,而很少有愉悦;出现越来越强的对于情感的自我拥有,以及认同这些情感、做“真实自我”的愿望;体验过程变得灵活,没有了疏离感,情感能够常常即时表达;经验的解释方式更加灵活。经常出现新颖的领悟,能够发现、审视并质疑个人的构念;情感与意义的分化过程表现出明显而有力的准确倾向;经验之中的种种矛盾和抵触得到越来越直接的面对;对于当前问题的个人责任出现越来越清楚的自我接纳,并且开始关注自己的作用。自我内部的圣诞交流更加自由、流畅,阻碍明显减少。
第六阶段:
以前曾被“卡住”,被抑制在它的过程特性中的情感,现在得到了直接的体验;情感流向它完满地表达;当下的情感立即得到了直接的和丰富的体验;这种经验的直接性以及构成其内容的情感,被当事人接纳。这时当下经验不再被拒斥、害怕或受到抑制;经验具有一种主观生活的品性,而不是间接的客观知识;作为客观对象的自我逐渐消失;在这一阶段,经验开始具有真正的过程品性;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征是身体上的放松;经验与意识之间的不协调得到生动的体验,同时消失在总体和谐之中;有关的个人构念在得到体验的时刻开始消融,当事人感到自己从过去的固定框架中得以解放;充分的体验瞬间成为一种清晰明确的对象;经验的分化是明显的和基本的;在这个阶段,不再有“问题”,不管是外在的或内在的。当事人正在主观地体验的“问题”就是他的生活本身,而不再是一个客观对象。
第七阶段:
无论是在治疗关系内还是在治疗关系外,新鲜的情感都得到了直接和详尽的体验。对这种情感的体验被用作一个清晰的参照对象;接受自己是这些变化的情感的主人,对此具有一种日益增长的连续的意识,对自我变化过程有了根本的信任;体验几乎完全摆脱了框架的束缚,变成了过程体验——就是说,生活情境不再被当作过去已有的事物,而是以其新颖性得到体验和解释;自我变成了当下主体性的反思的意识体验。自我很少再被看作是一个认识的对象,而更多地成为变化过程中自觉的流动体验;尝试性地重新形成个人构念,并依据进一步的经验去检验,但即使得到了证实,个人构念也仍然保持着灵活性;k内在的交流很清晰,内在感受与象征性表达相一致,用新颖的术语描述新鲜的情感。对新颖的存在方式做出有效选择并对这个选择有所体验。
可以说看一遍七个阶段一头雾水。两遍还是一头雾水,感觉分不出个主次。硬着头皮在看,发现含量其实相当的强大和丰富,感觉可以读、再读、反复读。有些模糊的概念的时候就开始往身边的例子中套。其实作为一名老师,在平常的工作当中,经常碰到有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跟我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我真的是没办法了,使出浑身解数都拿他没办法,你看怎么办呢?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会把自己想象成是这一个孩子或者想象成是这个家长然后非常非常的痛苦,觉得很无奈。但是现在我有种感受是全新的:我能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在体验的竟然是他人的痛苦!这太奇怪了。
其实现在看来那些问题孩子的这些问题根源都来源于他们的家庭。也就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那么我想做为一名教师,学习心理学,其实它的应用不仅仅在于学生,更在于和家长的沟通。因为孩子本身的问题,来源于他们的父母,那么如果把这个教育问题。看成是一个心理问题的话,那实际上老师在沟通的同时就是在和这个家长再沟通,那么老师的沟通对象就是家长。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心理问题,那么也就是说治疗对象就是家长。那么,如果家长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整个家庭。构造出来的是一种和谐,一种积极向上的这样的生长状态的话,那么他们的孩子肯定就不会差!我们经常说,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这个起跑线并不仅仅指的是,你提供给他足够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那么现在我突然明白船长在做的这件事情。她的真正的目的在于什么。她实际上就是要让我们的家长意识到,你的孩子在生活当中出现的你认为的,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他实际上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你自己。如果你认真学习了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你的孩子以及你的丈夫或者你的父母以及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他们所存在的这样的那样的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总结为一句话天底下的事,你认为重要的或者烦于心的事情都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能乐观地去看待这些事情,那么你将不会苦恼,而只会去想办法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