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次三经-峚山

西次三经-峚山

作者: 三千奥义 | 来源:发表于2022-12-15 08:51 被阅读0次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mì)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yí),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shānɡ)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xiǎnɡ);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峚山,山上生长着许多丹木,长着圆圆的叶子、红色的茎干,开黄色的花朵,结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味道如糖浆一样甜,吃了它就不会感觉到饥饿。丹水发源于峚山,向西流入稷泽,水中有很多白玉,还有玉膏,玉膏涌出的地方一片沸腾,黄帝就曾以这种玉膏为食,还用它来招待宾客。由玉膏又生出了黑玉。用玉膏涌出之地的水来浇灌丹木,经过五年,丹木便会呈现出五种清新的色彩,发出五种芬芳的香味。黄帝于是取峚山之玉的精华,将其投在钟山的南面。后来便生出优良的美玉,坚硬而状如粟米,精密细致,浑厚润泽而有光彩。它发出的五种颜色相互辉映,以此来调和阴柔与阳刚。天地间的鬼神,都来享用这种美玉;君子将其佩戴在身上,可以抵御不祥之气。从峚山到钟山,距离为四百六十里,其间全部是池泽。那里生长着许多奇鸟、怪兽和奇鱼,都是怪异罕见的动物。 

峚(mì)山:今新疆叶城县米尔岱山

相关文章

  • 西次三经-峚山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mì)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yí),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

  • 山海经之峚山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三百零三:峚山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8年12月2日 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中记载了一座山:...

  • 第八十四篇·西次三经·峚山

    原文: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 蛮荒时代18/100

    《山海经》 P105-117 西次三经 章莪山,阴山,泑山,三危山,騩山, 西次四经 阴山一带,上申山,诸次山,白...

  • 抄读《山海经》(二十三)

    三、西次三经 【导读】 《西次三经》中记载了崇吾山到翼望山的地理分布及山川风貌。经中说有二十三座山,其实只有二十二...

  • 山海经之举父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四百一十六:举父 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中记载了一种动物: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苏丹,奥达山...

  • 西次三经-泑山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yōu)山,神蓐(rù)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

  • 西次三经-騩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磐。其下多积蛇。 再往西一百九十里有座山,名叫騩山,...

  • 《山海经》之古草木(七)

    《西次三经》中草木不多,但都颇有神奇之处。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䍃(yáo)之泽,西...

  • 西次三经-积石之山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积石山,山下有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次三经-峚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sg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