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五年级男孩,平时住校,周未在家喜欢先玩手机,作业需要大人多次提醒、催促,到最后关头才赶着勉强完成作业。
比如约定周日下午四点返校,因作业没有完成,要拖到五点多出门,这个时间点正好是往返交通高峰堵车厉害,和孩子交流此事,孩子无所谓的样子,因此进入恶性循环。
谁有情绪:妈妈和爸爸
谁来负责:妈妈和爸爸
一、父母需要反思如下几点:
1、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要停留在关注行为表面上。可能在学校里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是属于他的,好像学校里教的跟他都没有什么连接。再加上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天赋在哪里?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其实他会很困扰,他的天分在哪里,这时候他接触了游戏。电脑游戏会告诉他,你很厉害,这很高分!他会感觉到被机器欣赏了。他在游戏世界里体验到的他是个天才,而在现实中他无法得到欣赏。
2、小宝出生了,父母给他的关爱和陪伴时间可能会相较之前少了很多,有可能他在用这种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和索取爱,父母要觉察一下,是否有给足够孩子专属陪伴的时光,如果没有需要后续改善。
3、家长要多放手,孩子才能自主,父母一生责任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父母反思在孩子的学习上,是否有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否有过度参与?
如果有,需要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自己,让他承担起本属于自己的责任,特别是完成不了作业,就按约定的时间出门,而不可破坏规则,就要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尽可能做到温和而坚定,温和是指不因他的表现对孩子有负面情绪,坚定的遵守规则。
孩子的拖延有被动攻击的表现,因为他是比较乖听话的孩子,以这样的行为表示内心的不满。
二、建议家庭会议:
采用《PET父母效能训练》没有输家,双赢的方式,开一个家庭会议(要求:平等、爱、创造力、执行力),具体做法如下:
01 确认并界定冲突: 玩游戏和手机过度,导致作业没法及时完成,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
02 找出各种解决方案: 孩子和大人交流,最好孩子独自完成,或者有需要时大人协助,至少提出三个解决方案。
03 评估: 评估三个解决方案,分析和讨论各自的利弊。
04 确定方案:让孩子选择出最佳方案
05 执行:父母背后关注,但过程中不要催促和提醒,把责任还给孩子。
06 效果追踪:按规则进行,不破坏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