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是你,实际是我,论一颗韭菜的发声。
这两个月多了一个习惯,早上起床必开某乎搜索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今天早上搜了一下关于“Scalers”的,看了S的知乎回答和专栏文章,有趣的是,S和其他大V有许多不同,冷淡风的知乎主页的想法下没有一个妹子回复他,也没人勾搭他。(手动笑哭)
2018年的时候把自己一个月三分之二的工资拿去报了2019年的成长会,可以看出来我的薪资水平有多低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这一次的付费学习尝试给我带来许多认知和概念上的转变,还有最重要的是态度和行动。写这篇文章不是给S背书,也不是托,我只是代表知识付费洪流中这么渺小却不停在付费学习的无数个我聊一聊,学习付费之后和一直在路上的领悟和心得吧。
和我聊的多的朋友,知道我是从2013年开始进入付费学习行列的,那时候在YY上学习日语,YY当时不是如今的画风,那时候很多人喜欢在YY上面付费学习,那时候学费也不高,300-800的亲民价就能获得美女老师和小班制几个月的学习。总之,从2013年开始就不停地往‘知识付费’圈子投钱,虽然我的钱投的少,但仍然偶尔还是会有回响的。(手动dog笑!)
2014年开始飞外地学习两三天的课程,然后再飞回来,2015-2017是最频繁的付费学习的时候,因为正好是知识付费的红利期,各路大神都广开各种付费课程,上过最套路的什么教你如何变成最有魅力的女人呀的课程,也上过‘老师’完成照搬书讲的灵性课程,去上过李欣频的创意人生课,参加过许多线上线下各类社群和各类大咖的付费课/系列课等等。
2018年,彻底歇菜。
2018年年初,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慢下来,上半年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观察,更像是前面2013-2017这几年学习过后的沉淀。
我开始思考付费学习的这些年我到底获得了什么?还是成为了一颗韭到不能再韭的被人不停收割的韭菜?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颗韭菜变的更聪明了。更懂得辨别付费课程和免费课程背后的套路和系统,也更懂得辨别他们讲课的内容是大致从哪里获取的,是别人的系统他们拿来二次甚至是多次转手后讲授,还是他们自己融合了多人的系统变成了自己的系统?
线下的课程其实更容易看出其中套路,也可以很容易看出对自己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能够看出从课程中获取得到知识到底有多少,老师讲课水平更高还是内容更高?
因为距离太近,也因为线上的课程更注重短平快,线上讲究头脑发热花钱心爽的氛围,线下的课程总还是得见面,并更能保持仪态(理智)。
这么多的课程学习完毕之后,有三分之二的被我拿来实践到底有没有用,有三分之一没有拿来时间,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而这其中三分之二的课,大部分上还有知识内容结构太过于简单浅显的课,主要只讲究课前的大量高大上的宣传营销和营造课堂氛围,让大家在当时那个时刻听会了,并且觉得自己真的很努力了。
最近在跟着S的成长会读心理学,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材,了解了人性是怎么样的,也知道为什么真话是许多大V、男神和女神所避而不谈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韭菜保持非理智性、保持愚蠢、保持自我欺骗,就能不断地持续地被收割。
以上,是今天一颗韭菜主观的自我剖析,愿你今天,没有被收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