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名师课堂,我们往往会被名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折服,但是佩服归佩服,羡慕归羡慕,回到家,我们还是新瓶装老酒,教学水平并没有质的提高。
到底是为什么呢?
王荣生教授认为,对教案和课例进行研究,关键是做学理的解释,而不是单纯的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而作学理的阐释,就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观照和阐述。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教学方法,才能看到老师方法背后是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是与众不同的文本解读。
王荣生提出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就教学的一个环节内部来说,提问要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尤其是关键词,即在一个一个一个点上具体的落实教学内容。补充材料,读写结合点都应该是围绕核心教学内容展开 。
这和王崧舟老师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崧舟老师在他的书中也提出了,备好一节课的前提是细读文本,读出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根据核心语文价值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一是指文本的内容,二是指文本的语言形式。
没有对文本独特的解读,只在教学方法寻找出路是缘木求鱼的做法。
理出了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指向这个核心,包括拓展的材料,设计的读写结合。甚至有很高明的老师把词语的学习也指向这个核心语文价值。比如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春天的荠菜》,词语的复习也直接指向核心语文价值,有一位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雨的学习也直接指向了核心语文价值。
所以看他们的课就像看一篇好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他们的课是圆形的,拿走其中一部分是个扇形,几部分合起来是个完整的圆形。而这个圆心就是核心语文价值。
对此,张祖庆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认在备课之前一定要细读文本,对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计教学过程,而不是拿到文本先去看教参,看别人的教学设计。
根据王荣生教授的说法,名师的课堂设计会采用巧妙的方法高效地达成目标,但这个目标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是不能盲目崇拜,还是要有自己的思想。
要想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前提还得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具备读懂文本的知识储备。正如王荣生所教授所说,议论文和杂文分不清,小说和普通的记叙文分不清,说明文和科普小品文字不清,文体都分不清,还谈得上什么正确的解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