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这句“搵食艰难”。
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随着自己年年长一岁的现实,我发现生活是艰难的。在面对“活下去”这个问题上,现在的我们与几百万前的祖先所面对的困境其实没有太大分别。尽管现在的我们获取食物的方式和渠道要多很多,但也不意味着每日所需的食物是伸手可得的。
粤语中另外一句我喜欢的句子是”食的咸鱼抵得渴“。如果细细品味这句话的话,”渴“字即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一个名词来对待。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语言比我们的历史更具备真实性,能在人口相传中传播开来,至少是许许多多人的生活体验。
这两句粤语中的精华之作,饱含了日常生活的沉淀,在”搵食艰难“中诉说生活本来的面目,在”食的咸鱼抵得渴“中却显示了人对生活无比的忍耐力。对于这两句话而言,余华在《活着》中文版序言中分别以不同的内容作了详尽的解释。尤其是坚韧与绵长。
”搵食艰难“与”食的咸鱼抵得渴“是一种面对生活本来的抵抗。这种抵抗没有怨天尤人,唯独在抵抗中添加了自我解嘲的成份在。这样的语言至今仍然鲜活地出现在粤语中,尤其像”咸鱼也是有梦想“其实也是源自这样的语句。虽然”咸鱼也是有梦想“更容易被不熟悉粤语的人理解,但我们还是需要知道这样肤浅的充满着年轻气盛的语言其实来自最普通的日常用语。
”搵食艰难“这句话最常出现的场景,多半来自香港电影中的警匪片和黑帮片。那些走投无路、铤而走险的人,往往需要借助这一句”搵食艰难“来搪塞蠢蠢欲动的欲望,也借此一笔带过难以压制的心头怒火。一个人活得好不好,不是从衣着光鲜开始的,而是从一餐饭开始。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被忽略过去,或许有关饥肠辘辘的记忆已经从我们的大脑中慢慢褪去了,但”吃饭“却始终是天底下最紧要的一件事。
为了吃饭,人可以做任何事,也可以变成任何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以前是,现在也是。
天底下所有的争斗,其核心不过是为了一餐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搵食艰难”说的都是至简的大道。无论怎样,“搵食”都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都不会是唾手可得一件事。在香港电影中,为了“搵食”而阐述的故事中,怎么艰难都不为过。我们以为的热闹情节,归到根本上不过是为了有饭吃,或是为了吃得更好一点。人的生物本性决定了这一切的发生。电影故事中展开的人物、情节、镜头、背景、音乐无非是吃这餐饭时所需要的佐料。
我们探讨语言的发生与其中包含的内涵,不是出自对于语言本身的兴趣。而是这种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的复杂程度。在一餐饭之外包裹着的层层叠叠的装饰,都是针对“搵食”过程中对于“艰难”这个词汇的具体描述。
粤语中表示生活的词语相当的丰富,但我还是喜欢这两句平白朴实的语言。如果换成是莎士比亚复活,我想他也一定会深深迷恋这样的语言。在每一句“搵食艰难”从一个人口中说出时,还包含着特有的音调与吐字。也只有这个时候,“搵食艰难”才会与个人产生共鸣。
可能我们也会说中文特有的谦虚和谨慎也需要考虑,或许“搵食艰难”也会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中,但是需要表达谦逊和虚怀的场合,已经不太需要用“搵食”这个动作来填充了。大可说点其他的。
在这个不那么匮乏的年代里,“搵食艰难”就好象一个异类一样存在。可能有人会顾虑当这样的语言从嘴中说出来的时候,获得可能不是怜悯,反而是鄙夷呢!事实上,这种顾虑也同样是现实存在的。出来做事搵食的,哪一个不艰难,哪一个不辛苦呢!
我至少希望在滚滚向前的时代中,我们依然还可以记取在我们的语言中保留着筚路蓝缕的痕迹,这样的语言不会随着时间的前行就停留在某一个时间段中,它是跟随人的记忆流传的,并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重返到日常体验中。当有人说起“搵食艰难”时,这并不羞耻。这句话是我们语言中的非常微小的一份子,它从绵长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并成为我们解释生活的道具之一。尽管粤语只是中文中一个分支,但从这样简练的表述来看,它的历史与中文的历史一样连绵不绝,它对于生活的表达更加的贴近使用的人。而使用它的人,也从这样的语言中获得在艰难中挺进的勇气。
再回到“搵食艰难”和“食的咸鱼抵得渴"这两句话上,这句话中其实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人为了生活所能忍受的极限,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呼喊,也不是来自解释。而是来自人对自己的力量的肯定。它用最常见的生活描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对于生活的隐忍和热爱。更为形象一点的说法是,这两句话表达了人与生活之间存在着的巨大情谊。
在拆解这两句话的写作过程中让我明白,人是为或者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