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翻译: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并不知道而妄自造作的吧!我没有这毛病。我呢,一是多听多闻,选择好的来采信依从。多见多识,全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级的知了。
“次一级” 这是学而知之,比生而知之次一级
见和闻
孔子修《春秋》,把历史资料分了三个等级: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所见六十一年,所闻八十五年,所传闻九十六年。
司马迁写《史记》,也是分所见、所闻、所传闻。和他同代的,或上一代、上两代的,是自己见过的。再往上,是听老人家说的,那老人家他是见过的,到处去访求这些见过听过的人。上古时代的,就只能是传说传闻了。他写下来,我们读到的就是他的所见所闻。
华杉:
历史是很不可靠的,就算是一手,也不可靠。历史学的理论就明确了,历史是活的,历史是会“变”的。因为只要是历史,就有一个写历史的人。这个人写历史是有目的的,他写的东西就有选择、有倾向,换一个人,就会换一个倾向。斯大林说,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可以随意打扮。
我们读古书,读四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儒家强调要“切己体察,必有事焉”,读书是观照自己,把自己代入,如果是我,我怎么办。放自己事上琢磨,对我有什么教益,如何在自己的日用常行、工作生活中用上。这样读书才有意义,也有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