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本自具足、慈悲喜舍:开启对“智慧”的觉知》——写给圆圆的第七封

《本自具足、慈悲喜舍:开启对“智慧”的觉知》——写给圆圆的第七封

作者: 吴言以对 | 来源:发表于2018-10-11 01:58 被阅读0次

    亲爱的圆圆:

    这周是你和哥哥们回到深圳的日子,爸爸怀着期待激动的心盼望着与你们的相见,在与你们短暂分别并开始学习和思考的日子里,爸爸收获到了一句话很有“智慧”的话:愛是“心”“受”之意——受者觉爱才是爱,爱人应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想。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着佛法所述的“贪嗔痴慢疑”的人之本性,都走在“认知本我、塑造自我、实现超我、回归真我”的成长路上。在未来与你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爸爸也期待着“智慧”的恩赐:用宁静的心来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用勇气来改变我所可以改变的事;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差别。就在这两年的“金刚智慧”的学习中,爸爸知道了每个人都“本自具足”,而就在给你写这封信时,心中便升起了一个疑问:如你“本自具足”,我又何来教授?我又为何教授?如你“本自具足”,我又何来唤醒?至此心有所悟:你和哥哥们的出现,是来教授和唤醒我的生命智慧,感恩惜福!

     圆圆,上周爸爸借着“本我自我、超我真我”的学习,实际上是想与你一起探究人类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本周通过对“智慧”主题的探究,爸爸希望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明了一些答案。

    一、觉知“本自具足”,明了我从哪里来。

    圆圆,据说佛陀证悟时首先实现了四个超越:

    1、       时间的超越——过去、现在、未来,都存于当下一念,无尽永前。

    2、       空间的超越——世界的远近,已经没有了隔碍,无界永在。

    3、       生死的超越——除去我执,证得我空,超脱轮回,无我永生。

    4、       自他的超越——人类万物,众生平等,本自具足,无别永具。

    之后佛陀发出震撼古今的宣言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自具足佛性,一切存在的形式的起源都来自于最初宇宙生命的起源:如来藏!在“如来藏”里边本来没有生死,没有烦恼,没有悲欢离合,没有生死轮回,没有善恶,没有对错,没有黑白,没有大小,没有你我他之分,没有我的存在,没有远近,没有现在、过去、未来,没有一切分别心和分别的概念。

    圆圆,从佛陀的证悟中,似乎可以让我们找到“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即你我众生都从“本源”而来,本自具足!

    二、觉知“十二因缘、四圣谛”,明了我要到哪里去

    圆圆,当我们从“本源”的本自具足而来,来到世间,经历人生,却要从“本我”为起点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尘染“无明、妄想、执着”,因何缘起,我们可以从佛法所述的“十二因缘”中了解:“十二因缘”是把整个人生过程划分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前后相续、周流不停的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行缘无明、识缘行、名色缘识、六入缘名色、触缘六入、受缘触、爱缘受、取缘爱、有缘取、生缘有、老死缘生。

    十二因缘是生命的轮回,在轮回中我们产生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和”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并由此也要经历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这些叫“苦谛”,此外我们还因为思惑生起的“贪嗔痴慢疑”而自寻烦恼,以采集苦因而成苦果,误以为乐,这就叫做集谛。因我们想要灭去苦因苦果,达到离苦得乐,这就叫做灭谛。最后当我们想求证道果,升华人生而得达究竟的法门;这就叫做道谛。

    “苦集灭道”被称为“四圣谛”它似乎用深奥的“智慧”描述了我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经历,并回答了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即到“道”中去!而那个“哪里”那个“道”在六祖证悟时,似乎也为我们做了解说:

    1、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平等

    2、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相由心生、境由心生,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3、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假外求、反求诸己

    4、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不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自空寂

    5、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本无自性、无二无别、色空一体、心生万法

    最终,我们要去的地方似乎就是我们来的地方,那人生在世兜兜转转,意义为何呢?

    三、觉知“因果”,修行“八正道、六度、四无量心”,明了人生的“来去”

    圆圆,在“智慧法门”中有一个真实不虚的“因果法则”:

    1、       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       因小果大——种子很小,果实很大

    3、       因果不同时——因果发生具有“时间差”

    4、       因果不同相——因果发生具有“对象差”

    5、       善恶不相抵——好种子和坏种子不能相互抵消

    6、       因果不空——有种有得,不种不得

    7、       因果不灭——因果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在明了人生是一场轮回及以上的“因果法则”后,那么如何让我们“种善因,得善果,不负此生”呢?爸爸认为佛法的“八正道、六度、四无量心”是可以借鉴的很好的修行法门:

    八正道:

    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通过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静寂)来鉴定见解的正确性;

    2、正思维:又称正志、正思、正分别等。通过正见的原则使得心中勿起贪、嗔之念,这是清净意业的功夫;

    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这是清净口业的功夫;

    4、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这是清净身业的功夫;

    5、正命:顺从佛陀的教导,远离五种被认为不正当的职业(相互标榜、乍现奇特、占卜巫术等),从事正当的职业来获得生活的来源;

    6、正方便:又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盘的理想境地;

    7、正念:系念正道,不起邪念;即是以不净观等方法,摄心制心,使之不受外物欲念所动摇;

    8、正定: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

    六度:

    1、布施:有三种,即“财布施”(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无畏施”(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法布施”(以真理告知大众)。

    2、持戒: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

    3、忍辱: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4、精进:即不懈地努力,不断的进步。

    5、禅定:即心有主宰,有定力,不会被外界而动摇。

    6、般若: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四无量心:

    1、慈无量心:为诸众生除无利益,即友爱之心,是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主动去关爱或怜悯所有的人乃至一切生物,使他们获得快乐。即使与我们完全无缘的人也不例外,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发自内心的情怀。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行慈呢?遇见有人几天没吃饭,给他饭吃是慈;遇见老人过街怕被车撞,牵他们过街是慈;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是慈。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帮助别人,爱护小动物、花草树木都是行慈。行慈会使别人得安乐,但那只是一时的安乐,是不长久的。要劝他们种安乐因,才永远得安乐。如劝他们助人为乐。慈对修行大有益处,有助于去除彼此的嗔恨。

    2、悲无量心:欲与众生无量利乐,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希望拔除他们的痛苦,是与残酷的行为相反的。我们人类及其它生物每天都在受各种痛苦,如生、老、病、死等四苦,乃至八苦、无量诸苦。看见动物将被杀,我们随缘买下来放生是悲;看见有人乞讨,我们主动给予财布施是悲;有人生病无人照顾或需要帮助,我们主动去照顾或帮助是悲;总之,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都是行悲。但所行这些悲只能使他们暂时离苦,若要他们永远离苦,那才是真正的悲,智慧的悲。要给他们“法布施”,让他们去恶近善,多种善因。

    3、喜无量心:于诸众生心生欢喜,即见人离苦得乐生欢喜之心,是欢喜、随喜、恭敬、赞叹,就是随喜他人的成就与富足,是恭喜别人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对他人的嫉妒与不满。看见别人做善事,我们随喜赞叹;不但使做善事的人心里欢喜,自己也获随喜功德的利益。我们看到任何人得到成功快乐,要时时随喜,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4、舍无量心:自舍己乐施与他人,即没有执着、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他人及任何事相的心境,平等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偏爱和执着功德的心。我们对一切人、事、物不起一点儿憎爱执着。做了好事不记在心里是舍;做了不好的事,忏悔以后不再放在心里是舍;布施时不执着功德是舍;把慈悲喜舍的功德通通舍掉,不执着,那才是真舍。对众生没有贪嗔痴的心,平等对待,那就是于诸众生远离贪嗔痴,心住平等舍。

    圆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佛教高尚的道德观念,也是大乘佛教十分重要的“自利利他”的菩萨法门,是菩萨利益一切众生的存心,这种“无私无我”的精神,来使自己心地清净,进而达到心灵净化的目标,回归“真我自性”,值得我们学习。正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所言: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亲爱的圆圆,这两次爸爸所写的信,无论是借鉴哲学或是宗教的内容来表达爸爸对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理解,其关键都在于倾述:既然我们已经来到这个世界,既然我们有缘生而为人,既然我们此生注定“来去”归“空”,那么我们就在万物自性,万物一体中,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享受生命,欢喜人生!

    最后,爸爸希望用此生的相爱相伴来回答圆圆你和哥哥们的人生三问是:我是一位父亲,我从孩子的生养育学中来,我要到”智慧家长”中去。人生,就是一场“本自具足”却又“失而复得”的奇幻之旅!

    亲爱的圆圆,我们爱你!

     爱你的父亲

    附:智慧家长启示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自具足、慈悲喜舍:开启对“智慧”的觉知》——写给圆圆的第七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jv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