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倾听,但是怎么听,听什么?如何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是任由倾诉者述说,还是倾听者有章法可以掌控?这就要看倾听者会不会发问。
今天我们聊聊如何发问。
曾经印象最深的两档对话节目,就是当年的《实话实说》和《面对面》,两位主持人崔永元和王志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那种提问的技巧和艺术,能够让对方掏心掏肺,畅所欲言。我们来理一理提问技巧和逻辑。
先说如何获得提问的主动权。
第一,征求同意,比如“我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我可以问你几个有关XX方面的问题吗?”征求是探路,如果对方愿意,那就可以正常进行发问。如果对方拒绝或者表示为难,则停止这个话题。因为如果没有征得对方同意,就直接进入对方没有许可的话题,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这样的谈话往往会难于推进。所以,尊重对方是谈话的核心基础。
第二,主动发问。常规情况下,出于礼貌,如果对方发问,问一个我们就得答一个,对方如果一直说,打断显然也不是很礼貌。这个时候怎么办?抓住对方表述中的关键词,问回去,这样就会把问答关系转换过来或者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第三,等待答案。我们很多对话中,问完问题,对方不答或者犹豫不决,这个时候提问者会急着给出答案或者转向其他问题,那么之前的这个问题就是白问了。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着对方,微笑地等待答案。这个在王志的对话中特别到位,所以主持人才能挖到一些有深度的答案。
然后说说发问逻辑。
我们用“递进式”发问。正常情况下分三步走,第一步事实问题,第二步感受问题,第三步想法问题。
其内在逻辑,事实问题引出话题。感受问题,对方对事实的直接反应。想法问题,问出对方对事实的观点想法。感受问题相对都是真实的,而感受背后就是对方的想法,涉及到价值观的层面。
所以感受问题是关键,是桥梁。
例如:“当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再例如:“对方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这样认为?”
我们需要的是对方的思考,是内心深处、价值观层面的思考。
提问逻辑再说说我们该问哪些问题?
我把问题分成事实问题、感受问题和想法问题。
事实问题,就是有关一些客观存在的信息,比如年龄、工作、发生的事情等等,这些对方基本不用太多思考就能作答。我们大部分问问题,基本围绕着事实问题,那就是在收集信息,对方多的是回忆,没有去思考。
感受问题,是对方对事实的第一反应,可以说是最本能的反应,这个基本不会错,因为一旦不是他真实的感受,后面得编出另外一套思考体系。
想法问题,紧接着感受,背后一定有一套完整的思考逻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是怎么想的?”后面就是对方滔滔不绝的叙述,因为这是他的完整思考体系。
倾听很重要,倾听背后的发问更重要。
所有沟通中的技巧也好,章法也好,都敌不过你足够的真诚和尊重。
2020年2月24日
周杰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