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做家长需要学习吗?——从纪录片《镜子》说起

做家长需要学习吗?——从纪录片《镜子》说起

作者: 山中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23:51 被阅读126次

    你认为应当怎样做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家长?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宁娜》开篇就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周扬、谢素台译)。同理,合格的家长都是相似的,不合格的家长各有各的不合格。很显然,与后者相比,前者更善于学习——学习如何做家长。纪录片《镜子》聚焦三对家长,他们将自家的“问题孩子”家明、张钊、泽清送往武汉一所训练营接受将近三个月的改造,这些家长也进入家长学堂学习五六天。

    他们尽管事业有成,却是不合格的家长,要知道事业上的成功并不能保证家庭教育也成功。这种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子女有一种极强的控制欲,仿佛子女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此外,他们还普遍固执己见,不善于知错就改。片中家明一大段哭诉催人泪下,可谓是控诉了家长的种种罪恶。泽清的父亲说,“我认为这个家庭要改变,我不需要改变,至少不需要改变太多。”殊不知,正是由于长期不改变,他们才自食其果。

    片中训练营负责人江普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孩子后面,一定是有一个问题家庭、有问题的家庭教育。所以表面上好像这些孩子有各种各样问题,我们也把孩子强制带到这边来,但是实际上,在这里面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是家长,孩子是我们家庭的一面镜子。”泽清也说,“家长课堂实际上比我们学生(训练)要重要。”

    家长对家庭教育大权在握,但如何确保这种权力的合法性?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权是与生俱来的吗?这种权力几乎不受约束和监督,它运用得如何完全取决于家长是否开明节制。不合格的父母无疑滥用了这种教育权,处处体现权力的傲慢,完全就是一种专制主义。很多孩子之所以会逃离家庭,是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专制了。失败的家庭教育后果当然很严重,明智的国家自然不会纵容家长权力的滥用,因此会主动规范家庭教育。但愿即将发布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能够帮助普天之下的家长成为合格的家长。

    其实,只要具有生育能力,做父母就是一念之间的事,并不是值得骄傲,更没必要拿出来炫耀。片中心理咨询师李品宽说,“我们开车要拿驾照,我们心理咨询师执业也要拿心理咨询师证,做爹做妈是不用拿证的,我们就这么做了,问题是,就这么做了,我们却要做一辈子,似乎这个里面不需要我们学习,而就在这个角色里要一辈子,这是我们一生做得最长的一个角色,反而我们没有去学习。”不学习的家长是可怕的,康德说,“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那种自己不学习不受教育的家长甚至根本就不配做家长,根本就没有资格教育子女。家庭教育具有十足的专业性,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而不是一做父母就自动掌握。

    在笔者看来,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增强爱的能力,真正爱孩子。但现实中往往是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伤害子女,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这样的父母其实根本就不懂爱。《镜子》的主题“让爱不再变成伤害”可谓是反映了这个现实。家长应当始终保持谦卑的姿态,学习心理学,尤其是人格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充分了解自己的子女,并尊重他们,将他们看作独立的个体。

    但愿这部“献给我们所深爱的父母和孩子们”的纪录片能引发更多人思考。

    注:文中配图源自互联网,谨此致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家长需要学习吗?——从纪录片《镜子》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n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