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用“问标题”的方式,自读课文。
2.熟悉小说主要内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对标题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语:标题是文章的门面,内容的窗口,主题的眼睛,它或显或隐,是对全文内容最精练、最鲜明的艺术概括与标示,它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反映了文章的精神实质。在常态下,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注意的大概都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作者的第一声呼唤,同文章的思想内容一样,也是作者心血凝聚的产物。
如果能学会立足标题去读小说,我们会更加快捷地把握小说的最基本内容。立足标题读小说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今天就使用其中的一种问标题。
所谓问标题,就是对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提问。大家看一看,对本文的标题“孤独之旅”,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预设:
如果我们关心主人公,那就要问“这是谁的孤独之旅?
如果我们关心的是旅程,那就要问“孤独之旅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孤独之旅花了多长时间?”“孤独之旅中,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如果我们关心的是事件的起因或结果,那就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次孤独之旅?”“这次孤独之旅的结果怎样?”
二、对问题进行收束,生成本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
大家对小说标题进行了很好的提问,下面请大家翻开书,自由阅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哪些问题,并尝试着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
学生自读,交流。
前面提到的“这是谁的孤独之旅?”“孤独之旅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孤独之旅花了多长时间?”“孤独之旅中,都发生了些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次孤独之旅?”“这次孤独之旅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有相关的解答。
例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次孤独之旅?”答案就是第1自然段,教师可以结合批注
简要点评。
“孤独之旅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点时,要初步明确小说的时间变化—从初夏到八月,预计是到明年春天(实际上到秋天就回了)
“孤独之旅中,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点时,要初步明确小说的主要事件从失学离家开始,杜小康跟随父亲芦荡放鸭,暴风雨中找鸭,开心地收获了鸭蛋。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不一定能到位。我们要引导借助学生阅读分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提升。
例如,“这是谁的孤独之旅?”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杜小康”。学生这样回答固
然没有错,但是这是一种单一思维。教师就应该趁机追问一句:“只是杜小康的孤独之
旅吗?”这就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注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杜小
康的父亲杜雍和,以及关注到与此次旅行息息相关的鸭群。
这既是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也是父亲杜雍和的孤独之旅,还是鸭群的孤独之旅。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三者形成一个初步的联系。
教师的引导不能到此为止。在联系建立之后,还得再回来这三者之间,最重要的是谁的孤独之旅?
答案再一次回到杜小康。经历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思维就由单一思维提升至联系思维,再转为重点思维。
又如,“孤独之旅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应该也会停留在表面,认为孤独之旅,就是从油麻地到芦荡。很明显,这是错误的。教师就应该趁机追问:“如果是这样,文章不是到第20节‘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就结束了吗?”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点拨,应该会有学生能意识到,“孤独之旅”不仅仅是一次实际的旅行,更是一场精神的成长之旅。这场旅程,贯穿整篇课文
在所有问题中,“孤独之旅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是最能切合文本的聚焦点,有着巨大的生长空间,下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交流时,可以把这个问题安排在最后
三、对问题进行聚焦,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人物的内心变化
刚才大家都很好地阅读了课文,也结合课文内容初步回答了自己根据标题提出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圈画杜小康在整个旅程中有关心理变化的词语,或者从杜小康的言行表现中提出他的心理,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到……的旅行。
学生自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
学生交流,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评点,或者自己评点。
教学预设:
学生的回答,只要能表现出杜小康的成长历程即可,不要局限于前一个空是起点,后一个空是终点。例如: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拒绝到接受的旅行。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逃避孤独到直面孤独的旅行。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茫然到恐惧的旅行。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害怕到从容的旅行。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不适应到逐渐习惯的旅行。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无奈到欣喜的旅行。
教师收束:从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软弱到坚强的旅行。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弱者到强者的旅行。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从幼稚到成熟的旅行。
这场孤独之旅行,就是杜小康的成长之旅。
四、结合课文内容写格言,感悟小说的主旨。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无法回避暴风雨、孤独的苦难,请你结合阅读本文的体会
以“孤独”和“成长”为关键词,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巡视。
学生班级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评点,或者自己评点。
教学预设:
孤独是苦痛的,但唯有经历过孤独的洗礼,才能绽放耀眼的成长光芒。
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把它作为成长的养分,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孤独是艰难而幸福的成长之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