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什么叫“以终为始”
也许,很多人看到标题,会以为写错了,应该叫:“以始为终”,实际上,“以始为终”和“以终为始”这二者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以“起点/初心”作为参照物,即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总是回头看看有没有偏离起点或者初心,而后者则以“终点/目标”作为参照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关心的是终点,是否能达成目标。二者的参照物不同。
“以终为始”,强调处理事情时一切围绕着目标终点前进,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相反,“以始为终”,却往往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甚至一步三回头,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二者的心态不同。
显然,我们要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观,即首先要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自己的价值观,每天以此为目标迈进,认清方向,积极追求,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再怎么努力,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02 以终为始的两个原则
史蒂芬.柯维提出:“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另一次是付付诸实践时的创造。就好比建筑一座房子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然后才会有后续的施工建造,最终完成建筑的伟业。
其实,在工作、生活或学习当中,同样如此,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创立企业,道理都相同。
在培养孩子时,要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制定目标,然后,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做企业同样如此,先明确目标,然后确定产品或服务,整合资源,最终朝这个目标奋进。
“以终为始”不仅将基于“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作为一个原则,同时,它还将“自我领导”作为另一个原则。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而管理则是第二次的创造。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是领导关注高层,思考“我将成就什么事业”作为目标,而管理则关注基层,侧重思考怎么样才会事情做好。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就是:“管理是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这里有一个很形象的示例说明二者的关系。
03 为什么要学会以终为始?
一群工人正在灌木丛中清除低矮的灌木,管理者关注着他们的生产成本及效率,引进技术并确定工作计划,之后按照计划推进。
领导者则爬上最高的那棵树,巡视全貌,直到有一天,他大声喊道:“你们搞错了,赶紧换地方”。
原来,领导者发现了那群工人并没有在自己的地盘上工作,于是,赶紧呼吁,调整目标对象,对资源重新分配及优化。很明显,领导的位置更为重要。
很多成功人士成功之后,反而感到更加空虚,虽然,名利财富都有了,但是,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牺牲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被名利财富蒙蔽了双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有人在葬礼上问死者的朋友,“他留下了多少遗产?”对方回答:“他什么都没有带走”。看看吧,难道当初的梦想与目标就是赤裸裸地赚下一堆财富,然后什么都没带走。这样梦寐以求追逐的名利财富,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
以终为始,就是为了避免人生走入误区或者岐途,将人生的目标优先确立,形成自已的价值观,然后,业无反顾地前行。可是,很多人一生中都没有树立过目标,浑浑耗耗,看不清前进的方向,瞎忙。
当前世界,复杂多变,世事难料,很少有人能成功地预见未来,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判断,如果我们按照“以终为始”的良好习惯,那么,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先想想它未来的样子,弄清楚方向,稻盛和夫曾说过:“如果你明确自己的方向,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会“以终为始”这一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积极规划未来,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和自己的灵魂对话,询问内心深处的声音,从而把握住人生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目标才会迈得更加坚定,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