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雄安新区
【邓聿文文章】雄安新区:馅饼还是画饼?

【邓聿文文章】雄安新区:馅饼还是画饼?

作者: Stan森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10:46 被阅读274次

       雄视天下,安抚四方。这就是雄安,一个新崛起的首都副中心。

          一天前,全国人民都不知道雄安在什么地方,但几乎一夜之间,它变得家喻户晓了。这个保密工作确实做得好。

    新华社在提到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意义时,把他和深圳上海浦东新区并论,谓之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个意义不可谓不高!

    我的朋友罗天昊先生是研究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学者,他给雄安新区赋予了五大使命:一是分担首都功能;二是分散首都风险,防止突然灭国;三是再造京津冀,打造新增长极;四是打破利益格局,甩掉元老,乱中求变;五是废掉不思进取的直辖市,重启改革。官媒在谈到雄安新区时更兴奋,认为它的政治地位比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要高,被中央提高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高度,发展前景无需怀疑。

    中央的决心自然不容怀疑,这可以从一则人事调整中得到印证,也是在昨天,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许勤被宣布调往河北担任省长。许勤担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时间尚不足半年,此时调往河北,显见有将深圳特区的经验在雄安新区复制的考虑。河北也决定大干快上,今天已成立雄安新区筹委会和临时党委。

    不过,我一看到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之类的词,就保持本能的警惕,什么事能做到百年之后还让人想起它的价值,已属不易,何况千年?千年之后,谁知道谁在哪儿!

    不管官媒把雄安新区的意义吹得天花乱坠,它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疏解北京作为首都的臃肿的功能,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

    北京发展到现在,已经不适合做首都,丧失了宜居功能,突出表现为大城市病,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其中,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缺水是经常提及的,也是普通市民能感受到的,而这背后,是北京的生态底子薄弱、政府规划不当、资本开发失序造成的。尤其缺水,对北京是致命威胁。鉴于上述种种问题,这几年不时有北京迁都的讨论。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从北京迁都,北京已经不适合做首都。但显然,在可预见之未来,迁都是不现实的。半个世纪以上的首都地位,让北京集聚了太多的资源和利益,形成了包括官僚系统、有着莫测影响力的隐权力体系、吃牌照饭的财阀,乃至包括普通市民在内的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任何迁都的动议都会封杀在立法之前。既然迁都不了,那建立副首都或者首都副中心,就成为当务之选。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区都是出于这点考虑。

    问题是把首都副中心设立在雄安,能做得成功么?我的看法是很难。

    韩国多年前也决定把首都从首尔迁往世宗,但到目前,大部分政府机构都在首尔。日本东京也有迁都考虑,可一直未动。中国当然不像韩日,我们的政府有着强大的行政动员能力,何况这是中央的政绩工程,要建立一个首都副中心,不是易如反掌么?连官媒都说,(雄安)现有的较低的开发程度,恰恰意味着未来将有充裕的发展空间,可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新城,"一张白纸才好画出最美的图画"。当年深圳特区开发时,不也是一个个渔村吗?

    是啊,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的大城市,上海浦东从一个“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穷地方发展为今天的现代化大都市,雄安有中央在背后撑腰,举全国之力,也一定能够建成首都副中心,完成中央赋予的使命。

    前景美好,不过,官媒论调的背后,恰恰隐含着一个权力逻辑的错误,以为行政是万能的。政府的权力确实强大,但政府终究不是如来佛,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恰恰靠的不是政府的规划、不是行政权力,而是市场,是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民发家致富的淘金梦,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市场力量,才有了今天的深圳。

    上海浦东新区也一样,也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

    相反,我们看到,当年和深圳一样,同为特区的其他三个地方,为什么一直到今天发展得远不如深圳?还有海南,身为第五大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港,为什么也发展不起来?以及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城市功能新区,很多都成为烂尾工程,原因是什么?不都是政府意志的产物,违背了经济和市场规律吗?

    雄安新区虽然距北京不远,一个多小时的高速车程,但实际上它没有将北京市区的时间考虑在内,多数时候,用于北京市区的行车时间,可能要超过一个小时,这样加起来,就接近3个小时。谁愿意一天把六个小时耗在上下班的路上?又有多少人愿意去雄安新区?北京现在的大学基本外迁到郊区,就这样,老师也不乐意,何况是要迁到雄安新区?如果动员了半天,没有多少人口迁往雄安新区,那疏散首都功能的任务就无法完成。建成的新区不就是一个座鬼城吗?

    退一步说,就算如期完成了搬迁任务,新区发展起来了,环境问题怎么解决,水问题怎么解决?人们之所以会讨论迁都,致命的问题就是缺水,北京现在是通过将长江的水引入北京,就这样也只是缓解水紧张而已。首都副中心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是从现在的引水工程中建一条分渠,还是引入白洋淀的水?雄安新区周围都是高污染地区,夏天热得要命,其他季节则是雾霾笼罩,是不是要把它们都外迁?如果外迁,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如果不外迁,又如何解决污染问题?诸如此类,都非常棘手,绝非一个规划就能解决的。

    至于说想通过设立首都副中心来启动改革,打破既得利益的阻扰,那基本上近乎白日做梦。形势发展到目前,任何不照顾官僚阶层利益的改革都是行不通的。雄安新区要想实现启动改革的目标,除非中央率先垂范,将部分机构迁往那儿,否则不可能。

    我不是城市规划学者,雄安新区能够像当年深圳那样取得成功我当然高兴,但很可能,这只是一个画饼,沦为房地产投机者和开发商们的一个盛宴而已,尽管据说房子买卖已经冻结。

    我的朋友罗天昊先生是研究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学者,他给雄安新区赋予了五大使命:一是分担首都功能;二是分散首都风险,防止突然灭国;三是再造京津冀,打造新增长极;四是打破利益格局,甩掉元老,乱中求变;五是废掉不思进取的直辖市,重启改革。官媒在谈到雄安新区时更兴奋,认为它的政治地位比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要高,被中央提高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高度,发展前景无需怀疑。

    中央的决心自然不容怀疑,这可以从一则人事调整中得到印证,也是在昨天,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许勤被宣布调往河北担任省长。许勤担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时间尚不足半年,此时调往河北,显见有将深圳特区的经验在雄安新区复制的考虑。河北也决定大干快上,今天已成立雄安新区筹委会和临时党委。

    不过,我一看到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之类的词,就保持本能的警惕,什么事能做到百年之后还让人想起它的价值,已属不易,何况千年?千年之后,谁知道谁在哪儿!

    不管官媒把雄安新区的意义吹得天花乱坠,它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疏解北京作为首都的臃肿的功能,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

    北京发展到现在,已经不适合做首都,丧失了宜居功能,突出表现为大城市病,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其中,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缺水是经常提及的,也是普通市民能感受到的,而这背后,是北京的生态底子薄弱、政府规划不当、资本开发失序造成的。尤其缺水,对北京是致命威胁。鉴于上述种种问题,这几年不时有北京迁都的讨论。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从北京迁都,北京已经不适合做首都。但显然,在可预见之未来,迁都是不现实的。半个世纪以上的首都地位,让北京集聚了太多的资源和利益,形成了包括官僚系统、有着莫测影响力的隐权力体系、吃牌照饭的财阀,乃至包括普通市民在内的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任何迁都的动议都会封杀在立法之前。既然迁都不了,那建立副首都或者首都副中心,就成为当务之选。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区都是出于这点考虑。

    问题是把首都副中心设立在雄安,能做得成功么?我的看法是很难。

    韩国多年前也决定把首都从首尔迁往世宗,但到目前,大部分政府机构都在首尔。日本东京也有迁都考虑,可一直未动。中国当然不像韩日,我们的政府有着强大的行政动员能力,何况这是中央的政绩工程,要建立一个首都副中心,不是易如反掌么?连官媒都说,(雄安)现有的较低的开发程度,恰恰意味着未来将有充裕的发展空间,可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新城,"一张白纸才好画出最美的图画"。当年深圳特区开发时,不也是一个个渔村吗?

    是啊,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的大城市,上海浦东从一个“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穷地方发展为今天的现代化大都市,雄安有中央在背后撑腰,举全国之力,也一定能够建成首都副中心,完成中央赋予的使命。

    前景美好,不过,官媒论调的背后,恰恰隐含着一个权力逻辑的错误,以为行政是万能的。政府的权力确实强大,但政府终究不是如来佛,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恰恰靠的不是政府的规划、不是行政权力,而是市场,是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民发家致富的淘金梦,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市场力量,才有了今天的深圳。

    上海浦东新区也一样,也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

    相反,我们看到,当年和深圳一样,同为特区的其他三个地方,为什么一直到今天发展得远不如深圳?还有海南,身为第五大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港,为什么也发展不起来?以及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城市功能新区,很多都成为烂尾工程,原因是什么?不都是政府意志的产物,违背了经济和市场规律吗?

    雄安新区虽然距北京不远,一个多小时的高速车程,但实际上它没有将北京市区的时间考虑在内,多数时候,用于北京市区的行车时间,可能要超过一个小时,这样加起来,就接近3个小时。谁愿意一天把六个小时耗在上下班的路上?又有多少人愿意去雄安新区?北京现在的大学基本外迁到郊区,就这样,老师也不乐意,何况是要迁到雄安新区?如果动员了半天,没有多少人口迁往雄安新区,那疏散首都功能的任务就无法完成。建成的新区不就是一个座鬼城吗?

    退一步说,就算如期完成了搬迁任务,新区发展起来了,环境问题怎么解决,水问题怎么解决?人们之所以会讨论迁都,致命的问题就是缺水,北京现在是通过将长江的水引入北京,就这样也只是缓解水紧张而已。首都副中心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是从现在的引水工程中建一条分渠,还是引入白洋淀的水?雄安新区周围都是高污染地区,夏天热得要命,其他季节则是雾霾笼罩,是不是要把它们都外迁?如果外迁,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如果不外迁,又如何解决污染问题?诸如此类,都非常棘手,绝非一个规划就能解决的。

    至于说想通过设立首都副中心来启动改革,打破既得利益的阻扰,那基本上近乎白日做梦。形势发展到目前,任何不照顾官僚阶层利益的改革都是行不通的。雄安新区要想实现启动改革的目标,除非中央率先垂范,将部分机构迁往那儿,否则不可能。

    我不是城市规划学者,雄安新区能够像当年深圳那样取得成功我当然高兴,但很可能,这只是一个画饼,沦为房地产投机者和开发商们的一个盛宴而已,尽管据说房子买卖已经冻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邓聿文文章】雄安新区:馅饼还是画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wn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