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世世代代都这样,不走大门大道,非要翻墙找小道,孔子以为怪事,到今天也见怪不怪了。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间房子,门前正对着一条大道,大道上空无一人,孔子站在门口,很奇怪地自言自语:“谁能不经过屋门就出去呢?为什么这平坦通达的大道没人走呢?这屋里的人从哪儿出去的?都走到哪条道上去了呢?”
这就是实际情况,人们世世代代都这样,不走大门大道,非要翻墙找小道,孔子以为怪事,到今天也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呢,那大门大道,他认为一眼看穿——我晓得的嘛!然后眼神游离,往别的地方看,就要找一条捷径。
这还是讲“行不由径”的道理,又要重复一遍老话:“我们不能伟大,因为我们不肯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瞧不起简单。”
今天有人说到儒学,还是会轻视:儒学还叫学问哪?那些个心灵鸡汤,喝它干啥?
儒学非常简单,就是日用常行,事情本来就这样,照做就行。但简单的事,人们就是不做。平坦的大道,人们就是不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人人都在走弯路、找捷径,人人都想弯曲宇宙,找到虫洞,所以孔子也没得办法了。
越简单越不在意,这样就错过了很多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