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说
《 都挺好》:说说苏家的俩儿媳大儿媳吴菲的
《都挺好》在霸屏近一月后,终于收官,但热评依然不断。
这部剧,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有太多人依然在评论着苏家,评论着剧中的人物。
今天,我想说的,是苏家的两个儿媳,吴菲和朱丽。
剧中,从头到尾,不妨来回忆一下。作为儿媳,她们面对苏家各种琐事的表现。谁更能博人眼球,更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01
吴菲和朱丽都受过高等教育。
吴菲和苏家老大苏明哲定居美国,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苏父苏母难得见他们一面。直到苏母去世,吴菲也只见过婆婆两次面。
朱丽和苏家老二苏明成,婚后住在离苏家不远处。苏父苏母时常能见到他们。
苏明成打小就嘴甜,会哄苏母开心。老大在美国、老三苏明玉因母女关系紧张导致情感分裂。
可以说,苏母在世时,能享受儿女带来的天伦之乐,非明成和朱丽莫属。
这也难怪,苏母在明成和朱丽买车、买房时,给予了他们那么多钱上的资助。
为此,背负“啃老”、“妈宝男”骂名的苏明成,被观众骂的近乎体无完肤。
但是,在苏明成看来,并没有什么可脸红的。就像他在剧中说的,这些,不是他要的,都是妈给的。
02
没错,钱,是苏母给明成的,不是明成要的、抢的。
然而,苏家有三兄妹,不像今天的独生子女。你苏明成拿的这些钱,能说没有属于哥哥妹妹的一部分吗?
所以,就有了后来,当苏父拿出账本,清清楚楚记录着,他们拿了家里那么多钱时,朱丽立即制定出了每月的还钱计划、几年还完。她不惜把一个季度一万两千元的奖金,第一时间全部交给了公公苏父。
朱丽是个通情达理的儿媳。她意识到,他们所花的那些钱,不仅是父母的,也包含着大伯哥和小姑子的。还钱,一是还苏父一个心理安慰,二是还明哲和明玉一份公平。
至少,不像有些儿媳,认为父母的就是他们的。花父母的钱,就像花自己的一样。甚至,不惜向父母伸手所要。
自从苏母去世后,苏父一直住在明成家,朱丽尽心让老爷子高兴。
在苏父准备去美国前,朱丽和明成带老爷子去商场买衣服。苏父看中了一件六千多块的刺绣上衣。明成嫌贵,可朱丽却说:“难得爸喜欢,多贵都得买。”
从这一点,足以看出,朱丽是个有胸怀、有格局的媳妇。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喜欢有格局和有胸怀的人。因为,与这样的人交往,你才会舒服。
后来,虽然朱丽和明成已离婚。但是,从苏父亲自登门给朱丽父母真诚道歉,从苏父立遗嘱分家产时,坚持让朱丽到场,表明了苏父对这个儿媳的极度认可。
03
大儿媳吴菲,也很贤惠、很明理、也很理智。
但是,有些时候,在处理苏家某些问题时,她却让观众看到了,她远远不及朱丽的格局和胸怀。
面对苏家的事,凡是吴菲认为明哲处理不合理的,她都会打电话给明玉或明成。然后,旁敲侧击让他们出面解决。
为苏父买房时,首付比之前预算的多了20万元。爱面子的苏明哲不好向弟弟妹妹张口,让吴菲从美国转账。遭到吴菲拒绝后,明哲放言,不转钱就去借高利贷。
借高利贷?这还了得!
吴菲一个越洋电话先打给明玉,以让明玉劝大哥别借高利贷为由,不忘对明玉说:“明玉,我不是让你出钱的意思。”
在得到明玉明确的态度:“苏家的事我也不好插手”而无望后,吴菲又把电话打给了朱丽,而不是明成。
因为,她知道朱丽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为父亲买房既然明成不出钱,那现在交首付缺20万元,你们总得想办法吧。
果然,朱丽没钱,只能求助小姑子明玉。明玉很欣然的给了朱丽。
后来,朱丽和明成离婚,虽然借明玉的钱是给苏父买房,但朱丽在卖掉房产归她的房子后,卖房的钱,她依然与明成评分。从她自己的那部分中,拿出20万元还给了明玉。
明玉被二哥暴打,当时住在明玉家的大嫂吴菲,明明听到了楼下传来明玉凄惨的喊叫声和明成咬牙切齿的暴打声,但她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赶紧出门。而是没有了暴打声音,明成扬长而去后才跑下楼。
明哲利用回上海报到前为父亲购买新房。阴差阳错,本来计划买两居室,可苏父坚持要三居室。结果,由于钱的问题,苏父不得不卖掉老宅。
在卖老宅期间,明哲的报到时间越来越近。为了能卖个理想价位,吴菲甘愿留在苏州卖老宅。
结果,明玉暗中相助,老宅卖到了吴菲的理想价位。可是,她却没有立即着手看新房,而是带着女儿回到了上海。
也许,在吴菲心里,卖房价格很透明,买房就没那么简单了。况且,苏父条件多、要求多,她可不想陪着老爷子担这个责任。
至于你们苏家怎么买、如何买,你们来商量。她还是拍拍屁股走人的好。
吴菲离开苏州时,也是明玉被暴打住院期间。明玉可是一心一意对大哥大嫂的。这样关键时期,大嫂这般闪人,令很多观众匪夷所思。
当得知苏父要和保姆结婚,还要在房产证上署上保姆的名字时。连明哲都坚决反对,又怕明成闹事,不敢告诉明成,而是把电话打给了明玉,让她去阻止苏父。
可吴菲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明成。并且对明哲说:“我就是要明成去阻止。”
大嫂毕竟是大嫂,心机多啊。
04
也许有观众说,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但是,现实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看看身边“家家那本难念的经”。你会发现,原来艺术真的是源于生活啊。
我一多年的朋友,他家也是两兄弟。在父母相继离开后,看看他们家对房产是如何处理的。
在老城区三居室的老房子,留给了老大。并且经公证签字后,朋友放弃了对老房子的继承权。
父母住的新房,是朋友和父母一起出资购买的。买房时直接落户朋友名下。
后来,老房子面临拆迁。如果放弃回迁,会拿到一定数额的购房补助。如果当即买房,可拿到高出补贴价的几万元。
为了多拿那几万元,朋友的大哥大嫂想出了绝招。
让朋友把他名下的那套新房过户转让给他。然后,大哥大嫂给他写张字据,说明房子还是他的。
这招绝吧。这岂不是房子和钱都是大哥大嫂的啦。
念于亲情,朋友同意了。心想,不是有字据证明嘛,房子还是我的。
还是朋友的媳妇理智,字据有个屁用!干脆,把房子直接按市场价卖给大哥,无须字据。
也许大哥大嫂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然,怎么偏偏想到他了呢?更不知政策是真是假。没想到,事与愿违,过户的事,崩了。
很多时候,家庭矛盾的发生,都是钱惹的祸。钱就像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但凡把钱看淡了,看开了,就不会引燃这根导火索。
所以,过日子,就是兄弟姊妹间,也要厚道待人。不要把别人当成傻子。往往,这样的小聪明,通常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嘛,人在做,天在看。厚道待人,理性做事。不贪婪,多行善,好运都会找上门来眷顾你。
《 都挺好》:说说苏家的俩儿媳二儿媳朱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