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今天上午的TED演讲非常精彩,在TED演讲之后就是精彩的问题环节。这个环节,我也收获了满满的干货。

1.问:共同体课堂不进行评价,那么对于孩子的错误怎样评判?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漏洞。
答(1):公共交流时要纠正。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同时观察员老师要提供观察的信息,反馈给上课的老师,这样便于整改。自己可以架一个录像设备,在录好课以后自己看课,同时进行揣摩。
(2)可以追问孩子:“是怎么理解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的认知世界就是这样的,
一定要讲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日常教育进行观察,找出浅表性学习的孩子,引导孩子认真倾听,进行深度学习。
(3)什么时候出手,方式、分寸、地位很重要。我们要学生建立安全感,心心相印,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都要先学会听,学会串联了就会修正。
(4)对于文本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多元认知、开放型的阅读教学,讲清楚观点就行。
不要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来评判孩子,只要能说出理由都是正确的。等待孩子的思维发展,等待它新的改变,激励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等待非常重要。

2.问:评价制度要不要?有没有更好的评价制度?
答(1)对学共课堂的认知要有更高的站位:对孩子人性的构建,学习是否有了融合,不要过多地运用评价制度。
(2)动物表演,他们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吃。好的评价是对其他孩子的一种打击
孩子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尊重,要自然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学习困难的孩子要更多地鼓励、赞赏和教育。不断感受同伴的力量,同伴的鼓励,老师的帮助、认可和尊重,从而会喜欢上学习和学校。
(3)上课时不要有掌声,因为这也是一种评价。家庭是我们修行的场所,课堂也是我们老师的修行场所,忍者神龟,嘴巴要闭紧,一句不批评,慢慢等待孩子的表现。这是一种智慧的等待。

3. 问:合作和协作的区别。
答(1)作有组长、有分工,协作去中心化,伙伴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做中学的课程要自己主动地、不断地去练习。
(2)合作学习是说,没有碰撞、融合、聚焦、整合,协同学习强调的是互学,强调的是对自己有新的触发,强调的是借助同伴的交流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触发和新的认知。
(3)现在的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通的说法,我们以前的理解合作是讨论,后来指师生生生的共同学习。任何让合作更高效?新合作学习,以前是浅表性,现在进入一个深度的新合作学习。在现实的学习中,合作会让我们有更丰富的内涵认识。
从教育学素养层面来说,等待与放任不是一回事。学科教师重视学科素养,教育学素养也很重要,讨论的是人的整体发展问题是全人问题,要补齐自己的教育学素养,要从教育学的维度看学科教育中的问题,站在一个高度。学习共同体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人的发展,学习成绩只会更好。学习结果去脆弱话,核心知识在小组内进行流转,黏度最高,符合学习科学。顶尖专家都在研究脑科学,教育是科学的,然后是安全的,艺术只是个人的经验,因人而异。我们是以科学的思维来研究我们的教学。
4. 问: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倾听、对话、串联和反刍?相对于反刍来说,倾听、反思、串联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反刍是不是就是进入一个段落?重新回到文本是不是也是反刍?林莘校长的课给我们很棒的示范。反刍有没有具体的可以实施的方法?
答(1)回到文本,了解文本,找出最触动他们感触的句子,慢慢聚焦。核心问题因为教师的倾听与综合提炼出问题。抓出来以后,再次回到文本,再次咀嚼文本,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对话。再次进入小组,再次回到文本,思维深度和广度扩大。遇到问题再回文本,再回小组,公共分享,解决问题。反刍就是回文本、回小组再次进行对话,这是法宝。
(2)要以听、眼神的对视、动作的交流为主。一个小组发表很多的观点,每一个只能发表一个观点,让分享的人更多一点,对一个观点进行深挖。林莘校长的课堂再往深处走,越来越细腻。
5.问:如何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答:从语文课堂的两个技巧,要师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与孩子相遇的每一次有没有都处理好,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习的真实发生。
6.问:如何设计预习单?
答(1)学习共同体像打开一扇门,预习单要有指向性和开放性。
(2)预习单的设计要根据文本的个性,不要机械化的,要私人订制预习单。设计时要清楚最后完成的指向,教学的目标往哪里走,在预习单中要有体现,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提出的问题自己要有预判。教师是有三个角色的,普通读者,读到了什么核心价值观,作者说了什么,普通学生,阅读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在哪里?
(3)预习单最大的设计指向是中下生,指导他们学会自己学习。一定要有一段时间的回应,让学生进行反刍。
(4)三单设计依据学习目标来设计,目标达成依据三单来达成,设计的每一道题依据什么目标,达成什么结果。学习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指向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
三单是任务驱动单,使得学生有准备,自我学习,有准备地进入课堂,进入到公共学习小组。再加上老师全纳孩子的回答。告诉孩子你是代表小组来分享的,不觉得害怕,有心理支持。
对教学障碍的预测是教师很重要的能力。
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最好的教学不能架构到技术,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内心认同和心灵完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