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玩的游戏,在没有玩具的情况下,多种多样的出现。
“打死就活”是一种游戏,两个以上的人都可以玩,猜拳玩。猜拳赢了的人,前面跑,输了的人就追。跑之前,会提前圈地好范围。要是被追的人“打死(追到)”了,同伴会“出手相救”。
还有猜拳跳步,敲鸡儿,斗鸡,躲猫猫,鹰捉小鸡,丢纸板,弹弹珠,捡石子,跳板,踢毽子,跳皮筋跳绳等。
每天放学之后,会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山上放牛。几个伙伴一起,找个稍平点的地面,挖个洞。折两根大小不一的树枝,短点的放小洞上,长点的敲飞洞上的树枝。此前,提前猜拳分好组。由一组人分别来敲,另一组人在不远处接住。能接住的,敲的人算输,没接住的,由敲的人把手里稍长的树枝放在洞上,然后由接的人捡起稍短的树枝往洞里丢,能碰到洞上稍长的树枝,便赢了,不能,就再次捡起来,这次从捡的地方开始比,化着距离是有几个树枝长。
弹弹珠基本上是男孩子玩的,但还会不时的跟着堂哥玩弹珠。不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纸板。把没用的纸折成纸板,在地上挖个洞,规定好距离之后,看玩的有多少个人,每人出几个纸板,同样猜拳来丢。洞的前面划上线,丢的时候只能往线的后面丢,超过先就不作算。往地上的洞一丢,丢进洞里的都属于自己,另外还有一次赢得纸板的机会,还可以捡起小石头,砸向纸板,能砸中的,也算自己的,看最后谁赢得多。
捡石子是当时最大的爱好,由五颗小石子组成一副。石子是用石头砸的,砸小了之后磨圆。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书包里不是弹珠,就是纸板,不是石子,就是树叶捆成的毽子。这样的毽子,一般在春天里才能踢,因为那时候树叶正开始长出来。把树叶摘下来之后,用小绳子捆起来,放到书包里,到学校了拿出来踢。
躲猫猫和鹰捉小鸡,一般会选择在夜色不错的晚上,在村子里聚集玩。
躲猫猫的时候,会躲到别人的房梁上去,躲在猪圈里去。找不到的人,最后生气的直说不找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大哭。
玩这些的时候,总免不了会闹矛盾,不一会你总会听到有年纪稍小的大哭了,一会又是年纪稍大的开始小声抽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