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朋友转了一篇知乎热文给我,问我怎么看?标题大概是《有人认为应该少读文学书,你怎么看》。
浏览了一下,大意是建议少读文学书,一是因为实用性不强,二是有些文学书不必读或有的人不会读,反倒越读越矫情。后面跟的是一大堆批判,比如不识文学价值就闭嘴或者自己没耐心读长文就别瞎说话。
说实话,知乎上面有这么多情绪文,也是让人惊讶。所以,到底要不要读文学书?
首先来界定一下“文学”的概念。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这些是我们熟悉的文学体裁,以讲故事为主。也就是说,其他类别或体裁的或许就不能算是文学。拿哲学小品来说文学多么有价值,或者拿阅读能力来说事,就有些文不对题。阅读是个人习惯,没有绝对标准,是不是应该少读文学书,我大概这么看。
一,文学存在及发展有其必然需求。语言承载信息和想象,文字记载和传承文化。人类想象、表达、记录、传递的欲望存在,文学就会一直存在。不要低估人类想象力的重要性。
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文学都有必要读。一是看个人喜好,喜欢文学多读就好,没人拦着你。二是,依然建议读经典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什么是经典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们认为有几点:
饱含真情实感;探究人性本质;传递真善美;反映时代现实;推演人类未来。
巴金《怀念萧珊》、司汤达《红与黑》、沈从文《边城》、鲁迅《狂人日记》、阿西莫夫《我,机器人》,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塞万提斯、简奥斯汀、普希金、老舍等等,经得起时间大浪淘沙的,都可以读,因为其中自有真理。
三,这也就意味着,除此以外的其他大部分文学作品不必读。尤其是那些无病呻吟的,所谓文笔幽微写尽人心曲折的,读了除了让情绪波动,并没有什么用,还容易胡思乱想。如果只是消遣,像看电影一样看个故事,那随意。如果是想在这些故事里找到情绪共鸣,看看别人都是怎么解决的(大多还是杜撰的),给自己一点启示,也随意。
但是如果希望获取真正的知识,还是不必多读。如果希望真正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也不必多读。看个电视剧都能被带偏的人还少么?你怎么放心让自己沉浸在别人杜撰的故事里,还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给你杜撰出什么样的故事。
四,那读什么?
读那些能切实拓宽、完善你的知识结构的硬核书籍,也就是严肃阅读、通识阅读。这类严肃阅读对深度阅读的要求远比文学阅读要高、要难。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任选一个学科开始,你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个理解世界的角度。这种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升级是维度升级,升级完你就能理解什么叫“降维打击”。
五,为什么要读这些严肃书籍?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消遣、求知、学术探索。
消遣就是kill time,阅读、运动、唱歌、旅游,这一级别的都一样。
求知则主要在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知道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靠什么基本规律在运转着,身处其中的我们被哪些规律支配着;知道处在这个世界当中的我们有的一些基本观念是哪里来的,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是什么造成的,能不能被改变?这些阅读不是学术探讨,但对人生却是有意义的。
所以,文学不是不可以读,但是建议尽量选择经典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来阅读,因为阅读需要很高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同时也更希望大家花更多时间在严肃的通识阅读上,自我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