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的诗僧不少,像寒山、拾得、贯休、灵澈、皎然等都名动一时,影响较大。而无本则更为奇特,他本名贾岛,少时出家,后又还俗。出入法家红尘,而又诗妙才高,最为异于常人。贾岛少时即在河北出家,或因出身清苦,家境贫寒,无法读书研习,只能当个出家人,勉强敷衍生活。但他在寺庙之中自学成才,勤读苦吟,写得一手好诗。到了二十出头,他的诗歌便颇为挺拔。唐朝的士子,绝大多数是书香门第,很多甚至祖辈累代为官,也许有些家道已经中落,生活颇为艰辛,但门第仍在,气势还有,基本都能有机会学习教育。像贾岛这样纯属农家子弟平常家门,几乎入不敷出食不果腹者,而能在诗文方面脱颖而出,赫然跻身文坛,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贾岛首先是自身刻苦,长年在寺庙修习经文,同时发愤读书写诗,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当然名声得以传扬,运气也必不可少。
贾岛一生最大的幸运,在于遇到了韩愈。有一天,贾岛到长安城郊的深山荒径拜访老朋友李凝,好不容易到达李凝隐居之高处,结果李凝却恰好外出,而时已天晚月明。于是贾岛在李凝的门上题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中描写了草径、荒园、池树,月门等安静清丽的景致,刻画了闲居、鸟宿、敲门、过桥等细腻动作,动静得宜,意境幽渺,美不胜收。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深沉,实是上乘之作。这首诗,贾岛反复琢磨,字字锤炼。特别是用“僧敲月下门”还是用“僧敲月下门”,贾岛始终难以定夺。直到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回家,还在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和推的动作,不知不觉来到了长安大街,这时,韩愈的官轿和仪仗队迎面而来,贾岛避让不及,冲撞了韩愈的威仪。贾岛这时才知道闯了大祸。韩愈也不恼怒,停轿问其所由。贾岛细说如此,不知“推敲”到底如何是好。韩愈斟酌了一番,认为用“敲”比“推”更恰当,“敲”不仅体现有礼貌有节奏,而且显得月下有声声歇更静。通过一番推敲,韩愈和贾岛两人一见如故,渐成知交。
韩愈其时已仕途得意,诗文双绝,早已天下闻名。而贾岛只是个藉藉无名的小和尚。但韩愈喜欢奖掖甄拔后进,特别是对贾岛这种清奇怪癖的诗歌风格,韩愈非常欣赏,于是四处褒扬推介,使得贾岛迅速进入到名堂之中。这一年,贾岛22岁,自范阳佛寺到东都洛阳龙门香山寺为僧。不久便因为在大街上“推敲”而巧遇了韩愈。韩愈带贾岛入长安,居青龙寺。韩愈建议贾岛参加科举考试,并准备还俗入仕。随后贾岛往来于长安、洛阳和范阳之间。早期更多的时间是呆在范阳的寺庙中复习备考。结识韩愈后,贾岛慢慢接触了许多韩愈的诗友文友和官场同事,很多都成为好朋友。毕其一生,贾岛从未停止过与当时的诗人来往,而且越勤于唱和,贾岛结识的诗人就越多。
806年,他作《投张太祝》诗送给诗人张籍。随后又因为韩愈而认识了孟郊。810年春,贾岛至洛阳,作《投李益》诗并拜会诗人李益。818年,贾岛前往魏博,探访诗人姚合,作《酬姚校书》寄送。819年,贾岛作《寄韩潮州愈》赠送。820年秋,贾岛作《投元郎中》诗投于祠部郎中元稹。821年,贾岛与朱庆馀、顾非熊、厉玄、无可上人同住万年县尉姚合家,作《宿姚少府北斋》《酬姚少府》等诗。824年,作《黄子陂上韩吏部》诗赠吏部侍郎韩愈,且与韩愈、张籍等数次泛舟南溪。826年,朱庆余及第归乡,贾岛作《送朱可久归越中》诗相送。828年,王建出为陕州司马,贾岛作《送陕府王司马》诗相送。829年,作《寄沧州李尚书》诗寄给沧州刺史李祐。833年令狐楚任吏部尚书、检校右仆射,贾岛作《寄令狐相公》相赠。835年,作《哭卢仝》悼念卢仝。840年,作《寄柳舍人宗元》送柳宗元。
可以说,当代那些著名的诗人,贾岛基本都有来往拜会,像韩愈、张籍、姚合、令狐楚、元稹、柳宗元、孟郊、朱庆余,卢仝等等。虽然贾岛仕途很不得志,但那些诗人官员,无论得不得势,似乎都跟贾岛很是融洽。贾岛在中晚唐受到普遍的敬重甚至尊崇,影响颇大。《全唐诗》中晚唐诗人怀念追和贾岛的诗竟多至38首,甚至超过了关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同类诗。
贾岛在仕途上最是蹉跎。大约在20出头的时候,贾岛便与韩愈成为好友,韩愈劝他还俗后参加科考,大概也对他进行了悉心指点和详细辅导。不知为何,贾岛回到范阳的寺庙后,一去便是十年,虽然中途不断往返两京。但直到812年,贾岛才还了俗,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这之后虽然他屡次勇于参考,但遗憾的是屡次落第,真是屡败屡战,很是无奈。822年,已经44岁的贾岛终于在长安考取了进士,与46岁的孟郊相比,坎坷穷困不遑多让。苏轼说这两个难兄难弟是“郊寒岛瘦”,没有什么比这用词更加贴切的了。而且孟郊好歹还在长安街上打马潇洒快活过一回。就算是老来俏一次,人生也还是值得夸耀的。贾岛就更加窘迫,也许因为考了无数次,考得有些麻木了,甚至是愤怒了。贾岛作了一首《病蝉》诗讽刺政要,结果与好朋友平曾等人同时被贬。这之后,便再也没有关于贾岛为官的任何信息,如果贾岛有了官职,那么多诗人相唱和,不可能在诗中没有只言片语提及贾岛的仕途境况。按照惯例,考上进士之后,便要由吏部考试取士,是入朝还是到地方任职,总是有个位置的。但贾岛因为写讽刺诗受到打击,应该是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岗位,也许只是保留了一个虚衔。而此时贾岛有家有室,可想而知其生活是多么清寒,或是得益于韩愈张籍等人的援助,贾岛才能勉强度日。
837年,贾岛被贬任为长江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县里的主簿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地方小官。既然被贬,要么是同级别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要么是自朝廷降职到地方为官。而且身为宰相的令狐楚竟然给贾岛自长安寄赠寒衣到偏远的长江县,贾岛还有诗《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为证。贾岛到达梓州时,东川节度使杨汝士还对其礼遇有加,贾岛曾作《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相赠。宰相和节度都对贾岛礼让三分,要么是因为彼此感情深厚,要么另有原委。
唐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载,贾岛及第后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唐宣宗(其时应为太子)微服行至寺中,循声登楼,见无人,乃取案上诗卷阅览,及贾岛赶回后疾忙夺走。贾岛不识唐宣宗,瞪眼怒目道:“郎君鲜食美服,岂懂诗文?”言行中多有轻蔑之意。唐宣宗走后,贾岛方回过神来,事后很是紧张,伏阙待罪。皇上感到很诧异。就让贾岛做了长江县主簿。这样看起来,竟是提升而不是贬谪了,如此应该才是符合逻辑的。否则,一个小小主簿,哪值得宰相和节度如此厚爱。两年后,长江县主簿任期届满,贾岛迁普州司仓参军。普州刺史乐阐欲任他为纠曹,贾岛竟然没同意,乐阐似乎也不以为意。843年,贾岛在普州官舍去世。这又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手下,贾岛对岗位甚至还有挑选的余地,说明贾岛还是很有些个性的,上司对他也很包融。
贾岛在仕途上从未得意顺畅过,做过几任芝麻绿豆大的小官,生活几乎都不能自给。但在诗歌方面,贾岛越是磨砺越是苦吟,诗歌越来越是品质臻佳。到了中晚唐以后,贾岛诗歌的影响日渐巨大。北宋之初,诗人多承五代余绪,以中晚唐诗人为宗,尤好白居易、李商隐、贾岛三家。宋末,明清,标举贾岛诗风者层出不绝。韩愈、孟郊、姚合,张籍等人对贾岛交口赞誉。晚唐诗人韦庄云:“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珪、罗邺、方千,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南宋诗论家严羽评价道:“以人而论,则有:元祐体,曹刘体,陶体,谢体……贾浪仙体……,杨诚斋体”。元代理学家吴师道赞云:“卢全乡老,贾岛寒涩,自成一家。”闻一多更是称道:“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的,其余的一般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
贾岛著有《长江集》,共收录390余首诗,风格其实各有迥异,虽然以苦僻清瘦为主,但很多诗歌自然冲淡,涤荡尘凡,有陶渊明和谢灵运之自然清新之风。最具代表之诗作便是《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觉松风如涛,云雾缭绕,童子不知何处去,仙翁只在深山中。偶来仙都,但觉荡涤尘虑,自然心境皆已忘机。
贾岛不仅景写得天然妙绝,情也抒得深情绵邈。如《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虽是普通的一首送别诗,却透出深刻的情感。特别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景语即情语,境像即意向,余味深长,隽永无穷。
贾岛出生幽燕之地,有慷慨悲歌之气,虽然早年出家,勤修佛法,但骨子里还是有着固有的热血侠气。如《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又如《代边将》: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
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
这些诗歌体现了一种金刚怒目式的风格特征,豪气干云,侠气纵横。而且语言纯熟简练,明白晓畅,一扫生涩苦寒之气。
当然,贾岛的诗歌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苦吟锤炼,险僻怪奇的特点。如《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不能得到认可,便要归卧山野,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推敲锤炼,功在不舍。
而他写给韩愈的诗《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虽然写得真挚感人,情谊深切,但却有着一贯的愁苦怪癖、峭骨疏寒之风。
贾岛也算是个奇人,出家还俗,诵经写诗,虽有仕宦志向,终究命途多舛。然而诗却勤苦地做了一辈子,而且颇为可观。在中晚唐诗坛上,不知不觉已卓然成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