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篇文章说,继于丹后,又一位国学“大师”蒙曼跌下神坛,为嘛?“连基本常识都不懂”。
文章说:于丹是因为曲解了《论语》里面的意思,被北大学子轰下了台,她还按照自己的理论散播毒鸡汤,最终跌落神坛。而蒙曼的黯然陨落,与《中国诗词大会》有关。其在2016年的时候,她收到《中国诗词大会》的邀请,并且坐镇专家组,专门为选手来讲解诗词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可是在她点评《悯农》这一首家喻户晓的诗词的时候,她把锄禾日当午误解成了是农民在辛苦播种的一个过程。
而“大家都知道,这一句话描述的并不是像她所说的那样,相反,更多的是在描述农民顶着大太阳在农田里面除草的景象”。
“首先说到底什么是“锄禾”?‘禾’,一般就是指谷类庄稼的幼苗。但‘锄禾’的意思,并不是把庄稼幼苗锄掉,而是把庄稼周围的杂草锄掉,因为这些杂草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为什么“锄禾”偏偏要在“日当午”?
首先说到底什么是“锄禾”?“禾”,一般就是指谷类庄稼的幼苗。“锄禾”的意思,并不是把庄稼幼苗锄掉,而是把庄稼周围的杂草锄掉,因为这些杂草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其次杂草的生命力非常地顽强。锄草必须斩草除根,如果贴着地皮把它砍掉,它的根还在,很快就会长出来了。即使连根拔除了,只要遇到露水、湿土,它就会马上复活,也就是说,只要这些锄下来的草挨着地皮,有点湿气,就能复活,生命力就这么顽强。
所以必须在太阳高照的时候,让阳光把锄下来的草晒死,这样才能永绝后患,并且是越热越好,越热晒死的就越快。如果你等着一早一晚凉快的时候锄禾,干活虽然舒服一点,但等于做无用功,草锄下来也没有用,照样复活。
所以呢,一般锄禾都是上午到中午这个阶段,在烈日的暴晒之下,即使不干活,也会出汗,何况锄禾还是卖力气的活。所以农民在锄禾的时候,经常是光着膀子,肩头上搭着毛巾,干一会儿就得擦擦身上的汗,因为汗在不停地出,汗珠掉在地上,真的是一粒汗珠摔八瓣呀。
——以上便是原作者的大致意思。
只可惜的是,于丹错了,蒙曼错了,上述的提及的作者也不咋对。根子大概都一样,没有接过锄禾的具体劳动过程。
第一,“锄禾”并非必须“日当午”。相反,夏季日未出时效果最好,当然,如果你习惯懒床且地多的话,那就只能大晌午也继续干了。那李绅为何要写“锄禾日当午”呢?只是为了渲染农民的辛苦而已,就像我们形容早先财主家的长工辛苦时道其“起五更睡半夜”,新闻报道说道路养护工辛苦时会配一张大雪之后铲雪除冰的照片一样。你我知道,前者实际只是休息时间过少罢了,后者呢也并非天天在铲雪除冰。
第二,锄禾的目的并非只在除草,另一甚至比除草更直接的目的是使田土透气,借以促进禾苗根系的伸展生长,汲取更多的养分。当然,如果田里的杂草太多的话,除草就成了首要目的,但草的再生性原不像上文里描述的那么蝎虎,即便真有再生,也很孱弱,不是什么事儿。一般说,锄禾是在雨后或人工浇灌罢了的一两天后进行,早的话禾田里进不去,晚呢地表开始板结,效果都不好。如果长时间未雨亦未及时灌溉,持续气温过高,太阳毒辣,一般说是不需要锄禾的,因为锄头下去,土壤当然可松涣一些,但坏处却很少明显,使得仅有的一点湿气很快散失出去了——农业术语“保墒”一词的意思就是保持水分留存于土壤内不致流失。
第三,禾,并非“一般就是指谷类庄稼的幼苗”,而是包括玉米高粱在内的各类庄稼的田野植株。在敝乡,“禾杆”还指庄稼收获后晒干于地头,等待背回来烧灶火的燃料呢,对了,大部分地区作“柴禾”。
............
咦,如此说来,你比于丹,蒙曼即上文作者更高明?这个不敢,只笔者年轻时许多年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播种,间苗,锄地,浇灌,收割之类的事儿没少干,有充分的实践经历,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