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围绕一种“目的论”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所学所思。任何一个哲学家或者思想家提出一种论调,他都是基于他对世界或者对某一问题的看待的视角决定的。目的论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
说到阿德勒,前段时间我拜读过他的作品《自卑与超越》,书中强调了人必须学会正确看待自我的自卑,突出了人生活的社会性!他和弗洛伊德以及弗洛伊德的徒弟荣格,这两名心理学家其实是同样有名的。阿德勒的这些心理学理论更适合现在这个时代,更容易被现在的人所用。我曾经的园长告诉我说,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他同样也是心理病患者。就像阿德勒,他样貌丑陋,从小疾病缠身,自卑的心理一直陪伴他的成长,关键他懂得正确看待自卑,最终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的心理学并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帮助人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有很多全球畅销书,比如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的书中很多也是体现了阿德勒的思想,同样史蒂芬.科维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许多内容也是很上进,可见他的思想,心理学论调其实是非常超前的,很有前瞻性的。
“目的论”和“原因论”刚好相反。原因论强调人们去关注事情存在的一些原因,然后靠原因去解释事物。他们认为每一个人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是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目的论他们认为,人们做事情事先有了目的,然后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心里的各方面情绪。
在这里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多年躲在自己房间当中不出门,他很希望自己改变,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想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他其实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她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位非常认真,并且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马上就会心悸胸闷,手脚发抖,这应该是及时想要改变,但却感觉无法改变。
讲这个故事,我是想要让自己从故事当中分辨“目的论”和“原因论”的区别所在。原因论讲的就是他认为这个人他无法走出去是有原因造成的,也许他是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你在学校或者职场受到了侮辱,留下了心理创伤,也可能是因为太过娇生惯养等等原因。也就是说,一个人现在的表现是有原因决定的,认为是过去决定了现在,原因支配着结果。
而目的论的事情顺序正好是相反的,目的论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目的论认同这种人情绪的存在,认为这个人觉得自己感到不安或者恐惧,其实是真实的感受,有的时候他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会折磨或者被努力的付出所困扰,但是他们觉得这些症状也都是为了达到出不去的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所以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自我引导的结果。为什么要学习目的论呢?是因为我们人类还是要要向前看,不要执着于过去,也不要去追究过去的那些种种原因,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了,那么永远就会止步不前。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导引,他就会往前看才会懂得去,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