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林文采-心理营养育儿-实践专题
《心理营养》自我成长:情绪问题

《心理营养》自我成长:情绪问题

作者: 花花小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16:03 被阅读0次

    女性的自我成长

    女性步入妈妈角色后,会面临很大的情绪挑战,这也是处理曾经积压情绪和问题的一个机会。

    一方面身体变化太大,照顾孩子辛苦,身体透支,情绪状态难把握;另一方面对于孩子的爱,容易对自己提出较以前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双重压力,妈妈需要不断自觉去观察自己、调节状态。要处理好情绪妈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运动。

    (一周五天,一次30分钟以上)通过运动调整情绪的激素就会激发出来。如快走、瑜伽。

    二.是保证休息。

    每周至少半天,把孩子交给你放心的人,自己去做一些喜欢、放松的事情,这也是快速充电的办法之一。享受自己,和自己待一起。夫妻两个人一起也可以。除了孩子时光,我们也要有成人的活动和时间。

    三.是身体觉察。

    (身体是一面最真实、准确的镜子,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当我们总是感觉身体疲倦的时候,就是需要调整的信号了。

    四.是和家人保持沟通。

    和家人保持一致性沟通,不指责、不攻击、不讨好,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需求,要不等到情绪太满时,忍无可忍时才用怒气去沟通。(一致性沟通:萨提亚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沟通都包含着两方面的信息:即语言和情感方面的,情感即非语言方面往往反映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当人们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一致性,即称为一致性沟通。)

    五.是找出情绪根源。

    情绪爆发的根源是我们内心原本就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妈妈需要察觉:我的情绪垃圾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工作?人际关系?很低的自我价值感?童年的经历?

    找到情绪的根源把积压的情绪释放出来才能改变当前的状况。

    为什么我们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一.是孩子容易成为情绪的箭靶。

    (孩子不会攻击我们,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要分辩你是拿孩子出气还是在管教他: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性时,你发现自己怒不可遏,气一下冲上来,完全不可控制,而且持续时间长,说明你积累了情绪;如果只是管教,你看到一个错误会生气,但几秒就过去了,没有失控,你会去思考自己该怎么处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问自己:什么事情让我累积了这么多情绪?

    二.是释放和转化负面情绪。

    要避免拿孩子出气,父母需要对情绪有警觉性。一旦发现情绪问题,要学习处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没有办法改变环境,试一下用转化的方法:

    一.是有文字的方法: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找朋友聊天,写博客或日记,这都可以帮助你抚平你的情绪。

    二.是把情绪变成动能。比如运动、逛街等;

    三.是把情绪变成声能,比如唱歌。

    情绪来时忍是忍不住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把情绪释放出来。这也是我们生气会骂人,打人的原因。骂人是声能的发泄,打人是动能的发泄,只不过这些都是不好的转化。

    四.情绪来临那一刻及过后的功课:

    一旦发现大脑一片空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离开这个地方,暂停。离开了,气就会下来,也避免孩子遭殃。过后,一定要回头再看看,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什么人、什么事引起的,然后做个决定,要怎么处理?是面对?还是转化?要增加这份觉察力。

    情绪ABC方法就是让我们慢下来的工具,让我们避免被情绪带着走。

    很多父母对于知识、孩子力量的学习都是比较有耐心,但是对于情绪的学习,却往往忽视了。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小时候被输入错误的信息: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

    事实是情绪无对错,只是有正面和负面之分,这些都代表情绪给我们的感受,是舒服或是不舒服。

    不舒服的负面情绪,会提醒孩子什么事情需要改变,这样他才有机会去学习应对、处理的方式,觉着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目前的状态。

    一、负面情绪太多,对孩子的影响:

    1)随意发泄出来,伤害别人,最后导致别人排斥他,人际关系出问题。

    2)用生命力压抑情绪,导致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受到干扰。

    (人是根据生命本质去发展的,原本所具备的生命力一定会提供足够的能量,以此展现自己生命的本质)

    0到6岁是孩子自然而然社会化的阶段,是五官最敏感的时候。单从声音他就能分辨出大人的情绪。情绪好的孩子有能力调动五感来找出一结蛛丝马迹,然后知道怎样的言行举止在和别人的互动中有分寸,是被接纳的。

    反之,孩子的情绪太多,内在很乱,他就没办法在最好的年龄里锻炼这些分辩能力。

    二、养育情绪稳定孩子的原则:

    给足心理营养;切忌三个不要:

    一不要伤孩子自尊,讲你很懒你很笨贬低人格的话;

    二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觉得羞耻;

    三是妈妈不要太焦虑。措词要针对事情,而不是针对人。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也需要做好身体的连接。

    比如握着他的手,告诉他,你刚才这样做,妈妈觉得错得很离谱。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听得进,因为孩子感受到自己只是被批评,而不是被拒绝。妈妈的批评不代表不爱我,不要我。恐惧也会减少。

    不要对哭闹的孩子说:不要哭,我们无意识说这句话:实际是对她的情绪不接纳和堵截。看到孩子伤心、生气,只要问一句:怎么了?需不需要帮忙就可以 。

    处理情绪不等于一味认可它,而是要教孩子怎么应对。

    妈妈要做两件事:

    一是用简单的几句话认可他的情绪,”我看到你很委屈,或者你真是很伤心。但是不要告诉孩子或是让他感觉到他的行为是对的。

    二是等孩子安静下来,教他处理:你要怎么办?怎样解决那些让你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情?妈妈的态度:允许接纳。

    现在很多妈妈都在谈接纳,但真正的接纳到底是什么?接纳就等于什么都不做吗?

    接纳,或者无条件的接纳(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孩子),主要是指在几样特别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做到接纳:

    1、他做错事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做对事情或做错事情的时候,当他做错事情时,我也接纳他这个人,不因为做错,而他负面评价。

    2、他做的事情没有达到你的期待时。

    比如你希望自己温和又善良,但是一时做不到。没关系,接纳自己此时此刻真的还没有达到期待。

    3、他做的事情失败的时候。

    不是错了,而是努力过,却还是失败了,也不对人给负面评价。

    4、他产生负面情绪时。

    比如对方生气,告诉他我看到你生气了。

    妈妈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就知道自己被无条件接纳。妈妈对自己,也是一样。

    接纳的对象不是行为,而是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者说情绪。

    无条件接纳的基础是信任孩子,无接条接纳的通道是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或情绪。

    如孩子害羞,他改不了,我们试试能不能接纳它?害羞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个信使,通过身体告诉我们一些事情。也放进那件事情让孩子感觉到难为情,也许是孩子胆子小,或是是觉得环境不够安全,也是许是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不想尝试没把握的事。

    所谓接纳害羞,是我接纳孩子出现害羞的感觉。因为感觉是人类的一种直接反应,它没有打招呼,直接来访。它的另一个特质是:它也会自然过去,因为它是邮差,邮差送完信后,当然也会离开。

    如当我们接纳了害羞,并且接收到它带来的信息后,就进入行为的部分。接纳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比如一个接纳孩子害羞的妈妈,可能之后帮孩子克服害羞。而另外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妈妈,有可能并没有接纳孩子。


    面对情绪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先看见自己的情绪,接纳它,才能去释放和转化它,所以一个有觉察力的人是活在当下的人,而不是被情绪控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收到情绪带给自己的礼物,接纳它,看看它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我们就不会抵触情绪了,把情绪视为洪水猛兽,只会让我们害怕和恐惧,不能帮助我们。

    为什么很多人会被情绪带着走,因为大脑里面有我们固有的认知,它有时是错误的解读。情绪来的时候,跳得太快,我们就直接把认知(当成事实)结果心理就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

    情绪ABC认知法,这个ABC本质是帮我们慢下来,只有慢下来才有能力去思考去破解。

    A我看到(客观事件)

    B我认为(认知,头脑截图,根据你看的给予解读,错误的解读不是事实)

    C我感觉(一个情绪词)

    如有天突然发现孩子手上有一百块

    头脑马上得出结论孩子偷东西,道德败坏。

    情绪上来了我感觉生气失望。(心理开始恐惧)

    接着马上去教育孩子、打骂孩子。

    骂了半天,去问为什么偷钱,孩子说我没偷

    你说:没偷,我都看见了,还顶嘴。

    最后问了半天,孩子说,这钱是我奶奶前阵子来家里给我的。

    事实没有变,变的是我们自以为的认知。所以我们经常把认知当成事实去对待。

    如果妈妈能意识到事实跟解读不是一回事,她就能暂停下来,去和孩子核对自己头脑的解读。

    这个钱是谁给你的吗?

    是奶奶给我的。

    (本质就是跳出自己的剧情)

    事实就是事实,当我们把认知强行加在事实上,就扭曲了事实。

    我们跳得太快,把认知当成了事实了。所以我们要警惕认知这个诈骗犯。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有不同的反应?

    认知不同。我认为是好事,就会产生好的情绪;我认为是坏事,就会产生坏的情绪。

    改变情绪A,我要默念亲生的,要转移注意力,为难孩子;改变情绪C,就为难自己。

    如何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自己不难受?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在B上。

    当我们的情绪和认知矛盾的时候,我们要尊重的是我们真实的情绪。正视自己真实的B,根据B去调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营养》自我成长:情绪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fn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