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
杜德林阐明了在难题解决过程中的每一阶段能够和应该问哪些问题,以获得信息、激发思考、深刻洞察,并将学习成果付诸实践。提问被用来开启各种可能性、澄清意义,并通过四个阶段将难题解决过程结构化。具体说来,他针对难题解决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提出了最适合该阶段的提问类型:
难题陈述和重构阶段:“是什么”这类问题最适合该阶段;这类问题能够帮助团队收集关于难题情景的细节信息和描述,同时帮助团队增加成员理解真正的难题是什么,进行重构并达成共识。例如,“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难题分析阶段:在该阶段,“为什么”这类问题最有效,例如,“这一点为什么重要?你认为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你为什么有那样的感受?”
假设提出或诊断阶段:“怎么样/如何”这类问题能够帮助团队和个体用试验性的理论假设来解释和阐述难题:“这个难题与其他难题有哪些相似或不同?你会如何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要怎样进行干预?”
行动阶段:在该阶段,团队将对行为进行描述(测试不同的行为)或对推断进行分享交流(测试不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再次成为重要的问题。“所有这些对将来要采取的行动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你现在应该做什么?”
A1便签
难题陈述和重构阶段:
去年孩子进入一年级,由于老师严厉,他在开学一个月后,每天早上哭,说不想上学。
我只好抱着他,先接纳他的情绪,“哦,你不想上学,”等他哭一会儿,稍微平静点时,再问,“是因为什么不想去学校。”
他说,害怕早读,因为班长会用木棍敲他桌子。
难题分析阶段:
我问他:“为什么会敲你桌子?”
他回答,因为他早读时声音小。
假设提出或诊断阶段:
我问他:“如果你大声读《弟子规》他是不是就不再敲你桌子了?”
他点头。
行动阶段:
我说:“我会联系老师不要敲桌子了,这样不好。你要大声认真读。班长就不会敲你桌子了。”
他同意。
我认为是因为他学前没有上过认字课,《弟子规》的文字他不认识,所以不会读。
应该一面教他认字(这个其实我没做到,每天检查完作业,他就意志力耗尽,什么也不能学了。只能马上睡觉。)
一面和老师沟通,不要用敲桌子的办法提醒学生。(这个也没效果,老师说不同意,就得敲。)
老师说他现在学狡猾了,嘴张很大,但不出声,骗过了小班长。
结果就是,班长不再敲桌子,但他后来因为老师凶,哭了几次说不想上学。这个我没办法。
一学期下来,他弟子规也会背了。也不再哭着说不去学校了。
A2便签
问题名:怎么建立关于写作的知识体系。
场景描述:关于写作的知识体系,我能想到的是三部分:
1.立意(主题)。
2.素材库
3.结构
但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期待问题解决后的效果:能建立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
难题陈述和重构阶段:
知识体系是什么?
答:一个知识框架,新吸收的知识可以填充进去。
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答:能否自成一个系统。是否完整。
难题分析阶段:
为什么要分成这三类?
答:我认为这应该可以涵盖写作所需要的内容。
假设提出或诊断阶段:
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答:也许体系中应该加入认知心理学部分和思维力。
行动阶段: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答:做主题阅读,先形成骨架,再进行泛读,丰富血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