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自然醒来。粗略算了一下,昨晚睡了近八个小时。啊!能睡八个小时,真少有了。而且没有起夜,没有做梦,睡得既香且沉。能在那么早睡,一个是太困,一个是因为没有写作。
想到昨天没有写作,总觉得有件事没有去做,而昨天已然过去,心中便有份不安。
窗外“隆隆”,像夜晚深沉的大海。靠近三环路,车辆少有停息。屋里还很暗,帘边一丝微弱的晨光映到床头的一角,不得不打开灯。
昨天没有写作昨天没有写作主要是没有什么可写。也就是说,这种情况现在又出现了。这次我没有硬逼自己,心里也不似之前遇到这种情况而焦灼。我想,那就来读书吧。
盘坐在床上,接着读《梁实秋散文》。读了两篇,其一篇《谈话的艺术》中说道:“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拨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
想想是这个道理。低着头,脖子酸,便有点昏昏入睡。于是用枕头半倚躺着来读,捧起书,背着灯,光线不好,一样赶不走困意。
有几次书从手上滑落,我就笑自己:可能不是真的爱读书。什么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既入迷又有毅力,羞愧汗颜。但也不至于说是装的。况且装给谁看?我也就笑了。
书不读,你不了解它,你不知道它长什么样。读了,既便认识粗浅,也是存留印象。确实想读读书,一定是白天上班疲倦的缘故。一整天没休息,下班回来,洗洗躺在床上,困意自来,也是正常的。
我便下床,站起来读。翻到书后读了两篇。一篇是《忆周作人先生》,周作人即鲁迅先生的兄弟,后来晚节不保,做了日本人的幕僚。梁先生回忆周先生的意味,一是朋友,二是说周先生晚节不保大概是有原因的。
另一篇是《忆沈从文》。其中有写沈从文的文字,读来既是对沈从文多一点点了解,也觉得颇有意思。
“他出身行伍,而以文章闻名;自称小兵,而面目姣好如女子,说话、态度尔雅、温文…”,“字写得很挺拨而俏丽”,“笔迹,果然是秀劲不凡”,“从文虽然笔下洋洋洒洒,却不健谈”,“他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好学深思的性格”,“从文一方面很有修养,一方面也很孤僻,不失为一个特立独行之士。像这样不肯随波逐流的人,如何能不做了时代的牺牲?”
还有《忆冰心》,就再没有接着看。困,真的去睡了。
照例打开手机音乐~轻轻的,舒缓的乐声传遍小屋。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在那一刻睡着的,但可以判断是第一支曲子未完时,也就是在几分钟之内睡着的。
如今的状况,能安稳入睡,能食之有味。如此感到也是一份幸福。
没有东西可写,想是经历有限,生活贫乏,读书少,胸中无货。连想及这原因思维也是有限的。
每读到令人激越的文字,又便陷于其中,有新的认识。感叹自我的贫瘠,而显出读书的重要。
所以,当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时,不妨放下笔,捧起书。我想,这是一种认识并能达到的心态。
这与有人说的,当你不快乐或觉得无聊之时,来读一读书的建议是同样有益的举措。
既便现实繁华喧嚣,物质诱惑迷人,当你捧书在手,立马就换了境地,你自然中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
你会为这个世界的各种景,各样人事而嗟叹,而感慨,而动情,遐想翩翩,引发思考。
也就是说,除物质是肉体必须的食粮外,读书是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如果当你笔下干涩,无内容可写之时,捧书来读,我想是最便宜,又接近操作的可行之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