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大脑,但大脑与大脑之间绝对存在智力差异。花了两天时间终于读完了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直觉泵与其他思考工具》,本书最大的特点书中充满非常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思考。
我们都知道人要多思考才能变得理性和智慧,但是要如何思考,虽然一直有很多说法,但说得比较宽泛笼统,我们很少能够做到有效思考。
本书中,丹尼特就为了我们提供了“直觉泵”和77种思考工具。如果你有志提升思考水平和思考维度,不断向前多想一步,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是人人都能读得懂,所以虽然是哲学家的著作,几乎没有阅读理解的障碍。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出原创性和颠覆性思考的时候,他质疑现有常识与共识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到底在多大范围内是有效的,并有理有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大家都知道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重要,然而现实中,很多争论会忽略求真知、扫除误区和盲区的本质需求,引向逞口舌之快、气势压人和意气之争的歧途。我们需要注意区别煽动性的杠精行为与有理有据的质疑行为之间的差别,后者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丹尼尔·丹尼特希望大家把这本书当做一本开放式的导论,它介绍了某些哲学工作的方式,如果读者认为有意义,可以把它们当成跳板,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被历代思想家们反复研究的问题。
丹尼尔·丹尼特在书中写道:如果靡菲斯特(与浮士德签订交易契约的魔鬼)给你一下两个选项:
A.彻底解决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经过你的努力这个问题大家以后就不再讨论了。多亏了你,哲学的某个领域彻底终结了,你因此在哲学史中占据了一定地位。
B.你写出了一部巨著,它令人着迷又困惑、充满争议,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这本书都在学者的必读书目之列。
你会选择哪一个?
丹尼尔·丹尼倾向于选择B。他主张犯“有益的错儿”,真理不可能恒定于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否则我们至今不可能觉得“地心说”很荒谬。
所谓学而不用是信息,学而致用是知识,用本书中的思考工具来分析现实问题就很有意思。
书中讲到一个“古怪狱卒”的故事说,每天夜里,狱卒等到所有烦人都睡着的时候,会打开牢房的门,而且一开就是几小时。问:这些犯人是自由的吗,有机会逃跑吗。答案是不见得。因为“一个真的机会,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它的信息,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注意到它并能容许我们为此做些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说自己生不逢时。
他说,假如让他回到2012年,也就是他上大二的那一年,如果他选择沉下心来开始学习和实践自媒体写作,那么他很有机会赶上自媒体创业的红利,他说的这个时间段早于《逻辑思维》开播的时间,更早于公众号红利期。
然而他没有抓住任何机会,如今也只是事后诸葛懊恼不已。
其实,他后来所看到的这些机会,对于当时对这些机会对于不敏感不注意不思考自己能做什么的他来说,并不是真的机会。
那些感慨错过2003年前的股票和2015年前的比特币的人也是如此。
在风口一个接着一个,机会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的今天,很多人最终只是陪跑,因为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历史总是相似,因为我们的思考水平仍旧制约思考的深度。
读完这本书,你总会被里面的某个思考工具吸引,也很有可能找到一个破局的切口。总之,这是一本读完后能令自己变得更加智慧的书,面对流俗的常识和共识,可能你不再会任由它们摆布,失去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