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情绪化,不是要抹除情绪,而是打败内心的过激情绪小恶魔。
打败情绪小恶魔,其一是:提条件。
比如,仿佛真有什么魔鬼借一些人的嘴说:“现在的小孩一点不尊重大人,要严加管教,狠狠打几顿就好了。”
于是,不少家长难控情绪,对孩子疯狂打骂。
有一个奶奶,因为孙女不小心挠了她的手,就生气用扫帚打。
打得扫帚木棍把儿断了,也打得孙女皮开肉绽,从此孙女还神智还不太正常,看到棍状物品就发抖,整天缩在家里不出门。
这位奶奶后悔了,又说,没有想打那么狠,孙女是她一手带大,周围人做证,以前对孙女也算可以。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186/6d3fb89b13b8fb55.jpg)
她说自己是中邪了一般,脑子有小恶魔跳得很凶地吼:“打那死丫头,打得死丫头嗷嗷叫!”
难道真有什么邪气入侵?其实不是,就是做家务太累,孙女不小心挠疼她后,情绪失控,打红了眼收不住手。
这时候,要控制情绪,不能劝自己别打,要慈爱,越这么劝,越觉得付出了很多得不到回报,越想发泄情绪。
得向“情绪小恶魔”提条件:嗯,是得打,不打的话,旁人还得说我是只会干活的免费保姆,得打这死丫头立立威。只是,得让旁人帮着做点事才行。乱打起来,打死了怎么办?让旁人替我坐牢啊?打傻了怎么办?谁来替我伺候啊?哪个让我打,哪个来帮我出手打啊!
认得一个年轻妈妈,一胎是儿子,二胎是双胞胎女儿,兄妹相差才三岁,带娃带得很累,可她从没打骂孩子。
她说也有怒火直冒的时候,也仿佛听到过脑海中有声音说:“带娃太难了,打他们一顿就规规矩矩了!”
这时候,她不是先控制自己别打别打,而是想:我只会拧,不会打啊。拧是固定点位拧一下,最多拧青了,比乱打安全些。
想到这里时,情绪已经不那么激烈,又继续想:拧哪儿好呢?拧脸上,旁人看到要嘲笑,要不拧屁股吧?这睡着可不好拧,谁让我打孩子来着?来帮我翻过来!
“提条件”,是加大情绪发泄的难度,从而减缓情绪发泄出去的时间,多些冷静时间。
在冷静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处理办法。
“情绪小恶魔”无法做任何正向的实事,还有时候情绪失控无法靠自己来缓过劲,那就只有退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186/6137b58a4bd31837.jpg)
“退开”,不是告诫自己要忍让,越想忍越忍不了,“退开”是面对那种无法避免的矛盾,进行矛盾降级。
把会造成人生大影响的大冲突,变成日常小矛盾。
比如,遇上故意找茬儿的酒疯子,遇上倚老卖老的坏老人,遇上蛮不讲理的客户。
那要表明立场和态度,对方是上司都要顶几句,适当发泄彼此火气,但又控制在不会造成大伤害的范围内。
既兜住了情绪,又不至于太压抑,太压抑会造成自己生闷气伤身,也会让对方以为你好欺负。
适度发泄,要保证适度,这个适度就是“先退开,进行矛盾降级”。
比如,一个项目明明是老领导有失误,才导致大损失,却要你背锅,还多次指责。
直接讲出老领导的失误,与他对骂不行,往往解决不了矛盾,还被仇视。
甚至有人争吵得暴怒,拿起椅子砸办公室,不仅没获得该有的利益,还被扣上损坏公司财产的罪名抓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186/e6bbda773c17ae99.jpg)
“退开”就是把拿椅子砸东西变为手掌拍椅子,声音拍得很响震慑对方,自己手拍疼了也提醒自己别冲动。
争论时,再把项目损失由谁来担责的大矛盾,转变为“凭什么针对我”的小矛盾。
表面上看,是没抓住矛盾重点,在耍小脾气胡闹,实际是减轻对方压力的同时,也让自己情绪先发泄些,等冷静后再抓关键矛盾。
对方以为矛盾从公司层面的大事,转变成你们之间的私人小事了,总会解释几句安抚一下。
这时候只要记住目的是保持理性看事,不是要听几句好话,就能在听的过程中,从对方的话里找出破绽。
总之,所有事要办好都不能情绪化,要理智沉稳不是要硬忍着,是要通过些小办法让情绪不要快速直接的爆发,不爆发就能逐渐冷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