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准备新的课程类节目“8分钟家庭幸福课”,希望每天花8分钟时间,让你在家庭关系,家庭沟通,等 与家庭幸福有所相关的内容有所学习,
比如,男人是怎么一句话惹毛女人的?所谓直男审美,到底是怎么会是?怎么让孩子晚上自觉睡觉?母亲和父亲对孩子的一生,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9月1日上线公测课程全部免费
乐嘉带着4岁的女儿,连续4天,徒步76公里,穿越张掖的沙漠。
关于此事,至少在我接触的育儿圈子里,基本都持否定态度
在公众号“武志红”里,关于此事的文章,赫然被定义为“折磨教育”(原文标题为,乐嘉带4岁女儿暴走76公里沙漠,如何看待虎爸们的折磨教育?)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但我反而觉得,至少乐嘉给中国的爸爸们做了一个榜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用自己的价值观评价别人,很蠢
我们可以轻易的从乐嘉的微博中,找到他对女儿采用的威胁,命令,甚至贿赂孩子……这种不符合“无条件养育”和“P.E.T.”的行为
但并不代表我会对乐嘉的行为全盘否定或批评。因为我从来都认为,用自己的价值观judge别人,是特别愚蠢的事儿。
虽然他跟我不同,但并不代表他是错的。
就像上个礼拜,我在北京带着球球,在酒店露天的沙地里玩。一旁避雨的朝阳群众(我们确实住在朝阳区)站在一旁指责,
你这个当爸的真是乱来,孩子妈怎么也不管管,孩子生病了怎么得了。
我带孩子淋雨,带他玩,让他感受天气中的自然现象,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朝阳群众看不懂我的价值观,我也未必就能懂一个跟我毫无关系,只是从一些媒体,自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的一个父亲,他对孩子的养育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况且我觉得,带孩子穿越沙漠这件事儿,还是挺酷的,问题只是在于,这种行为到底适不适合一个4岁的小女孩。
而即使是医学专业人士,最多也就只能从理论上解释,多大的孩子适合多大的运动量。也许从医学角度,4岁的孩子确实不适合这么高强度的运动,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殊性,你很难说,灵儿妹妹(乐嘉的女儿)就没有在这方面超越常人的天赋。
何况从乐嘉老师的微博中,我们看到,这件事儿对灵儿产生并非噩梦般的回忆,相反还对爸爸因此事遭受的指着而打抱不平。两个人的关系,起码没有看出有任何明显的负面影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每对父母也有自己的特长
这么说,并非我鼓励所有的爸爸们,都沿着乐嘉的路,逼着孩子去徒步,去爬山,去挑战所有看起来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在上面就说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同时,每个家长也有自己的特长。
我相信作为心理专家和健身达人的乐嘉,平时在和孩子相处中就做好了一些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这可能也是灵儿能最后完成76公里的重要条件,
不看到这两点条件,而盲目推崇学别人逼自己孩子去学别人家的孩子,同样也是愚蠢的。
别把孩子,当你送死的士兵
我想说乐嘉值得鼓励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做一个高高在上的定目标,下命令的权威,而是选择跟孩子一起去经历她的成长过程。
之前比较火的电影《摔角吧,爸爸》也讲了同样的故事。
记得有个段子,说打仗的时候,区分将领是否优勇敢,有一种方法,就是看冲锋的时候,这位将军是喊,“兄弟们,给我冲”,还是“兄弟们,跟我冲”
对于中国,特别是北上广这样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父母,更多的是给孩子定一个考试拿高分,钢琴过几级……这样的目标,然后拿着枪,顶在孩子后脑上面,逼着说,“你给老子上”。
但无论《摔角吧,爸爸》的辛格,还是沙漠徒步的乐嘉,他们不仅给孩子一个目标,还亲身带领孩子向目标冲锋。
我相信,即使这个目标,在设定的时候,是多么不可理喻,荒唐,自私,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转变成滋养孩子的一种力量。
在灵儿冲线的最后一刻,乐嘉高喊对女儿鼓励和骄傲的话,并且在最后自己失声痛苦的反应,我愿意相信这一刻,他是真实。
而这种情绪能量,对一个只是叉着腰站在场外,以监工身份,参与孩子成长的父母,所不能体会到的。
但即使,以上我做了一些正面的评价,但我依然认为,此事作为一次公众事件,毕竟对很多人的育儿价值观上,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对事件中的一些细节及做法,是否恰当合适,我还是觉得有必要讲出我的观点,这其中起码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坚强意志=忍耐痛苦?
在整个活动中,看的出来,乐嘉对完成目标,有强烈执着精神。
从开始,乐嘉就对灵儿说:“爸爸希望你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下来,你如果这么小都能坚持下来,以后很多困难你自己会克服的。”
让孩子拥有坚强的意志,不放弃的精神, 固然重要也很必要。
但如何培养这种精神呢?乐嘉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学会忍受痛苦。
中午两点,灵儿走到11公里时,开始越走越慢,唧唧歪歪不肯走了。但这丫头鬼精,一句也不提自己不走了,只是不停地说,“爸爸,我好困” “爸爸,我好想睡觉”,脸上流出哭丧乌拉的神情。讲故事,也不要听,怎么鼓励都没用,基本状态已经到了我和领队两人在最后,一人拉她一个手拖扶,她闭着眼睛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漂浮前行。
我跟她说,“灵儿,再坚持一下,你要是现在睡了,大部队都跑到前面去了,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就再也追不上了。今天早晨你不是说我们可以坚持到最后的吗?”她一反常态,不接我的话,眼里含着泪水,大声说道“爸爸,可是我真的很困了………”
我对她说, “宝宝,爸爸知道你很困,你已经很了不起了,上午我们已经一口气走了那么多路,你现在当然会很累,爸爸也很累,可是如果我们现在停的话,那我们这次什么任务都完不成了,还不如现在就回家,要么我们不走了,回家,好不好?” 我加重了语气,她嗯嗯阿啊半天,说“我不要回去”,然后停了一下,用哀求的语气抽泣道,“爸爸,可是我真的好困好困好困,爸爸,我真的好困好困,我困得不得了,我已经困得不行了………”
我心里难受,挣扎得要命,使劲狠下心来,试图用望梅止渴法转移她的注意力,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树荫,“好吧,我们到了那,就可以休息一下了,到了我给你折飞机” ,她立即大喊:“我不要飞机,我要睡觉”
我被惹急了,“这里又不是补给站,这里怎么睡?你说说看,你要躺在沙子上睡吗?你睡啊!你想被晒成肉干吗?那你睡吧,我走了!”说完,扭头便走。
……
——来自乐嘉微博
这段话中,反应了乐嘉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完成目标的路,一定会有痛苦,面对痛苦你必须要忍,甚至屏蔽你的感受,它在你的成就面前,没那么重要。
这相当是把“感受”和“成就”,放在天平的两端进行衡量,孰轻孰重。
对于不同价值观的父母,一定会有自己的选择,在这我也不想有任何评判。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真的要让孩子,把这两种重要的心理驱动力,给对立起来吗?
在我看来,追求目标,实现自我内心的成就,未必要忍,要把痛苦的感受给屏蔽掉,因为这个过程也可以是愉悦的。
2011年,我一个人骑行单车2500公里,从成都到拉萨,你说这中间有痛苦吗?
当然有,每天经历高反,抽经,累的跟狗一样还不算,
最痛苦的是菊花和大腿长期的摩擦运动,让我每蹬一下车轮都痛苦不堪,后来发现用擦脸霜涂上去,才会好一定。我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屁股比脸重要”的感觉。
但能让我坚持旅行的,不是因为我能更好的忍受痛苦,而是,每天对旅行的好奇心和对终点的向往,我就是想看看,我能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到拉萨。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我认为,恰恰不在于那个实际的终点,而是孩子在过程中收获多少喜悦。
如果觉得,只要孩子完成一个怎么样不可思议的挑战,就代表她人生变得如何不同,孩子就怎么坚不可摧,那才是只见烦恼,不见菩提的行为。
满足孩子,还是满足自己?
父母经常会让孩子做一些不那么愉快的事,并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
比如让孩子刷牙,洗澡,吃饭等等,很多时候,都不是在孩子特别情愿的情况下开始的,但有时候有确实事为孩子好。
但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下面这段,乐嘉为了不让女儿吵到其它人,而希望阻止女儿的哭声,但女儿反而哭的更大声了,孩子的需求没有被看到,当然更伤心了。
凌晨2:17,灵儿突然大哭,嚎啕不止,啥话不说,翻来翻去,就是大哭。此时,早已夜深人静,我想,这下完了,所有人都要被吵醒,尴尬无比,孩子为啥哭也搞不懂。我问她要不要尿尿,平时她半夜如果哭闹,我只要马上抱去洗手间,尿完就没事了,这次,她完全不搭理我,继续嚎啕大哭。
我说,“灵儿你小点声,旁边全是人,大家都被吵醒了,你怎么了,告诉爸爸,你说啊!”她放声大哭,哭得更狠了,哭了两分钟,没见止住。双儿走到帐篷外,轻身问怎了,我抱着孩子赶紧离开帐篷,跑到用餐区域,她跟过来,我说可能太累了做恶梦,帐篷里又热。双儿接过去,哄了一会儿,我在外面仰望着沙漠星空,为明天的路程担忧。
——来自乐嘉微博
只有我们在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体验才是喜悦的。
当然,孩子也可以满足父母的需求,我们也一直鼓励孩子这样做。
但我不赞同,把父母的需求,伪装成孩子的需求。
今天你的孩子上幼儿园,没有哭,这让你终于不用为这件事心烦了,省了不少心。
而你对孩子说,”你今天表现很勇敢,以后可不许再缠着妈妈不上幼儿园了哟”,
“勇敢”并不是孩子的需求,甚至这个时候,孩子还不懂什么叫勇敢,父母这么说,只是把自己的需求,包装成了孩子的需求。
但真实的父母是告诉孩子,你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很感谢,“你今天上幼儿园没有哭,而且听说你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很开心,爸爸妈妈很高兴”
人生的真的是在过坎儿吗?
但要说明确的反对,也不是没有,比如累加再评论里写到:
“只要过了这个坎儿,(她的)自信心也培养起来了,以后她做任何事情,就会告诉自己要坚持的”
——来自乐嘉微博
这种,“只要……以后就好了”的句式,是我最为反感,也是最常听到的话:
比如,
你只要考上XX大学就好了,爸妈以后再也不管你了
你只要进了XX单位就好了,一辈子不愁了……
但实际上呢,活到30几岁的人,都应该早就戒掉了这种妄念,只要过了一个什么坎,人生以后就是一路坦途,而一旦过不去,人生就毁了。
在我的文章:《孩子成绩一塌糊涂,我该不该接受,给他无条件的爱》中,我有完整的说明,在这不再赘述。
最后,我想说,虽然我并不反对乐嘉的做法
但作为名人,并不赞成就此事刻意去宣传,毕竟作为名人,对其他人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影响。
很多事情,你做了可能并没有发生什么坏事,但别人照样学样,可能麻烦就大了。
对于孩子的事儿,各位大咖们,奉劝一句,高抬贵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