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科学家怎么说?

作者: 球爸小新 | 来源:发表于2016-12-20 20:37 被阅读35次

    自从做“球球的日记本”这个公众号以来,球爸的育儿知识是突飞猛进,看书,上课,像其它父母请教,让球爸对“无条件养育”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但即便如此,球爸心里始终有个疑问,对于正统的科学界,对这个儿童养育到底怎么看?无条件养育,到底有没有科学基础?

    近期,球爸在吴晓波老师的“大头思想食堂”,有幸结实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左志宏老师,在她“如何让孩子更优秀”的专题课上,让球爸对儿童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今天,结合左老师的干货和球爸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

    1、孩子优不优秀,不要盯着智力看。

    如果一定要给孩子的“优秀程度”制定一个科学指标的话,“智力”几乎是科学领域,所能做出的唯一解释。

    但左老师介绍说,对于”什么是智力?”,直到今天科学界还尚无统一的概念定义,现在比较全面的,对智力的认识,是加德纳的多远智力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是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它们是:

    空间智力(如:毕加索),音乐智力(如:郎朗),言语智力(如:李敖),

    逻辑数学智力(如:爱因斯坦),人际智力(如:甘地),内省智力(如:佛洛伊德),

    身体运动智力(如:刘翔),自然观察者智力(如:牛顿)

    每个人,可能都存在多种智力,也可能在某一种智力上超出常人,但总的结论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也是个性的。

    但同时,因为加德纳的理论,无法得到可测量的数值,(也就是智商测量,下面会专门讲智商)所以,还无法靠科学进行验证。

    即便我们对智力的认知,还不全面,但左老师说,现在比较广泛被接受的说法是,智力是包含了“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这些能力的综合概念。

    同时,智力也并不能代表一个孩子“优秀”的所有方面,只有加入“态度”,“动机”,“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才能综合的评判一个孩子的优秀程度。

    2、孩子智商高,也别偷着乐

    那既然智力的定义还不清晰,那智商,和相关的智商测试,又是怎么会是呢?

    左老师介绍说,对于智商测试,现在比较普遍使用的“韦克思勒儿童智力测试”的公式是,

    心理年龄/实际年龄X100=IQ”。(注明:韦克思勒是统计学家,而非心理学家)

    那“心理年龄”又是怎么测得的呢?

    球爸在学习后,个人认为,所谓的心理年龄测试,其实就是“以成人逻辑为标准的逻辑测试”。因为所有测试题,都只有一个“成人逻辑下的唯一正确答案”

    比如一道题,“猫和老鼠有什么相同?

    如果你回答“他们都有毛,四条腿,有胡子……”,那么恭喜你,你的智商不在正常成人之列,因为正确答案是“它们都是动物,或者哺乳动物”,其它答案均为错。

    so boring

    还有一道故事题,是将五张画面,排列成一个完整故事

    如果这五张图,给教球爸小说写作的许荣泽老师(《小说课》作者),估计能排出至少5种以上的故事组合,但在这里,也只有一种排列方式,是唯一正确答案。(许老师,不好意思,你的智商可能也不合格。)

    左老师介绍完智商测试的原理后,只说现在的测试都不全面,没做任何其它评价。但在球爸看来,这种测试,更偏向于成人式的思维测验,对想像力丰富,跳跃性思维强的测试被忽略了。

    3、开发智力不是传授知识,踩准点很关键

    在讲解“人的智力发展特点”时,左老师展示了这样一条曲线,

    人在十岁之前,智力发展是极速上升,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开始缓慢下降。(难怪球妈老嫌弃球爸智商不够用……)

    所以,左老师认为,智力开发,应该越早越好。

    但这里指的开发智力,并不是传授知识,如果不遵循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对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所谓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学习某项技能的黄金时间,错过这个关键期,后面再想学习,可能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点踩不准,so sad

    比如,左老师某位朋友的孩子,出生时,被查出听力障碍,但是可以靠人工耳蜗,得到治疗。但因为治疗费用昂贵,他父母直到5岁,才给这个孩子带上人工耳蜗,错过了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导致这个孩子,终身在口语表达上,始终无法像其它孩子一样表达。

    同样,如果你提早了关键期的学习,比如让两岁的孩子,学习写字,不仅会错过本来关键期的学习,还容易造成,对书面学习兴趣的丧失。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 书面豫园学习关键期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4、家长学会用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

    那到家长到底该怎么开发孩子的智力呢?左老师,介绍了孩子智力开发的特点,球爸总结为三点:好奇心,偶然性,引导性。

    1)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孩子的学习应该源自自身,而非家长的赋予。

    原力觉醒

    比如左老师一位同事的孩子,早年对英语学习非常抗拒,家里人经过权衡,也不再英语学习上给孩子施压,并和学习协商,并愿意承担孩子不学英语所造成的后果。

    而在这位孩子上大学后,因为想出国,自己开始自发学习英语,并通过自己努力,成果获得美国名校的学习机会,又因为早年酷爱日本动漫,通过自学,达到日语精通的水准。现在,这位孩子,已经在一家跨国公司,获得了重要的工作机会。

    这一切,他自我动力促使的结果,不是靠家长“逼”出来。

    而对于早期的孩子,培养“好奇心”就是他们学习的第一原动力。对于他们来说,玩,游戏就是学,随时随地都是在学,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才是他们自发学习的原动力。

    2)家长要在偶然性中发现孩子的天赋

    前面介绍加德纳的8种智力成分,但如果发现孩子属于哪种智力类型呢?

    左老师介绍说,需要家长在偶然性中去发现。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画画的过程中,发现你的孩子,特别注重细节,能观察到别的同龄孩子观察不到的地方,那说明他在“空间智力”上特别优秀。

    切忌,家长靠主观判断,孩纸的智力成分,很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

    3)学习,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对早期儿童的学习,左老师认为又两个“非”,即“学习活动进行的非自主性”和“学习方式的非自控性”,这个阶段,需要家长的干预来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如何干预,左老师并没有详细介绍,课后,球爸也专门咨询了老师。

    左老师的回答是,从科学的心理研究上,只能提供孩子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但具体该如何教育,家长需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来,这里并没有定论。但对如何选择教育理念,需要家长们自己深度学习研究,这样才能把一种理念贯彻彻底。

    她见过有些家长,自己因为忙于工作,宁愿花钱让保姆去学习育儿知识,也不愿意自己学习,是不正确的。

    最后,左老师还对孩子教育,球爸还总结了一些金句分享给大家:

    孩子的语言质量,是被陪伴者的语言质量决定的。

    举例来说,你带孩子看烟花,跟孩子说:”宝贝,你看烟花漂亮吧”和你说“宝贝,你看烟花从地面飞到空中,开放出来,五颜六色的……”这种不同的语言丰富性,对孩子的语言是直接的影响。

    不要怕孩子听不懂,而采用“妈妈语”。

    所谓“妈妈语”,就是刻意的简化或叠化用词,比如“杯子”叫“杯杯”,“吃饭”叫“吃饭饭”,“喝水”叫“喝水水”……因为孩子的学习,很多都是模仿,用正常词汇跟他交流,不仅不会对他们认知造成障碍,反而能让他们更快接受正常的词汇语感。

    教育也别忘了传递爱。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传递爱,左老师说,他们小区就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为了让孩子不“麻烦”大人,不管孩子哭闹再厉害,也不抱孩子,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严重的安全感缺失,对于孩子来说,感受父母和养育者的爱,才是对孩子最需要的。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失败不是。

    在非智力因素上,左老师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养成“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从正面教育孩子,比如在美国一家幼儿园,老师问一个孩子“1加1等于几啊?”,孩子回答“3”,她并没有否定孩子,而是回答“o,Is very close。”(这是个很接近的答案)。如果让孩子经常性有挫败感,会让他们对成功缺乏信心。

    球爸说:人性是科学的第一性

    听了左老师的课,球爸感觉,从早年巴甫洛夫的实验,到今天人本主义思潮的流行,我们从研究行为,到研究心理,是在人性的探究上不断前进的过程。越来越尊重人,感受孩子的感受,已经是现在科学理论支持的育儿教育理念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孩子,科学家怎么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sf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