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

作者: 阔以哥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20:29 被阅读0次

听书《一念之差》,当第一眼看到标题时,已被深深吸引住眼球,但也很好奇,难道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念之差”?

一念之差

一边听书一边做笔记,当记听到樊登老师讲到“为什么”讲这本书时,我的态度和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问自己为什么要听这本书?

讲到两个概念:

微死亡

见到人一生当中最危险的阶段,是0~1岁,对于新生命而言,抵抗力非常的脆弱;

最安全阶段是2~15岁,但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他们觉得非常不放心,在这个阶段我看到很多父母的“过度爱”。

“多度爱”自认为好的教育方式,过度抑制小孩自我发展的“天性”。

小时候
小孩:爸爸/妈妈,我想学什么
父母:学那玩意没有前途,好好读书。
长大后
瞧别人家的孩子,你又看看你……

听到微死亡概念,距离自己最近也最有感触的,可能是交通出行和焦虑吧。

关于交通工具,一直以来的认知:最危险的是飞机,最安全的火车。记得第一次坐飞机是在2016年,飞机加速从跑道腾龙爬坡“路段”,有一种七窍充血的感觉,超级难受,整个全程心一直提着,不敢看窗外(因为外面漆黑一片)。

为了战胜心理恐惧,有一次逼自己去走玻璃栈道,透过透明玻璃向下看,乱石丛里就在脚下。后来几次坐飞机在空中遇到气流颠簸,我会告诉自己“别担心,即使万一,担心都是多余的”。每次坐飞机✈我会选择坐白天的,在条件可以选择的情况下

白天,可以欣赏窗外风景 可以看书(飞机进入平流层时)

坐飞机,不再考虑安全问题,而是欣赏风景“角度”

心态转变,不再恐惧

焦虑

来自于自身:

关于焦虑一词,是在今年下半年,在自己身边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焦虑”,出现了一种现象“全民焦虑”,所以在那段时间里,会经常讨论一个话题“断舍离”。

来自于外部:

面对疫情突破起来,每天不断更新疫情数据(新增多少、疑似多少),看到很多人从不以为然、过度紧张、恐慌,产生焦虑。

看上去很搞笑,背后却很无赖(一位教师)

这本书讲到一个点,非常的认可,公众影响比实际数据更恐慌,所以我们要保持理性,对于信息选择性接收(接受)。

微生存

听到微生存,给最初的感觉是一种“微积分”,哈哈

每天做了什么事,会减少微生存多少时间,尤其是熬夜、吸烟、喝酒。

还好在1年前,因为梦想做一名培训师,嗓子如同第二生命力,果断戒烟戒酒。

关于熬夜,我不喜欢它,它却不经意间缠住你。

有一段时间,为了让自己早睡,问自己一个问题:“以后老了,想不想多活些时光陪伴爱人和家人?”

问题虽沉重,却行之有效。

有一段时间几乎在23:00左右就睡,早上5点爬起。

这本书,更加让我明白,无论是恐慌、焦虑、平静、坦荡……,都是在我们一念之间所呈现的,目光聚焦哪里,所看到的景色就在那里,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映像。

就在一念之间。

修心、修行、修性

相关文章

  • 2018-10-25

    一念之差 一念之差,往往令人功败垂成,折戟沉沙。一念之差,常常让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念...

  • 真心无妄

    一念之差

  • 【创35】一念之差

    一念之差为爱。

  • 一念之差

    很多事情的成功失败往往不是开始与全局,而是一念之差,一念之差往往改变的是整个人生。

  • 我的理由是

    一切尽在你一念之差

  • 今日学习课题:真正优秀的人都自带鸡血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就是一念之差,可这一念之差,很可能相差出一个珠穆朗玛峰。

  • 15的生命

    “焉知祸福?” 迟疑和顺从仅有一念之差。

  • 再见

    有时候,幻想和现实,仅仅一念之差

  • 无标题文章

    有时候时尚就是一念之差的灵感

  • 一念之间

    一念之差,已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只是因为我们的一念之差,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就像今天我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念之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kw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