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583969/ecd15d85c6ed5777.jpg)
我生于八零末,就是一直被调侃中小学没赶上免费义务教育、大学没赶上分配的这一波人。
▼
前天加班,下班已经接近十点了,跟往常一样打车回家。一直习惯用某打车软件(不是TOP 1那个),一切都跟平时一样,唯一不同的,接我的是个女司机。因为放在驾驶座的手机导航一直失灵,接上我后她一连开错了好几个路口,已经有点手忙脚乱。工作了一天有些累,平时打车我也习惯扑克脸坐后排,那天鲜有的好脾气,我说你把手机递给我帮你重新设。鼓捣了半天还是黑屏,我说算了用我的手机导吧。她客气的直说谢谢。
听口音不像本地人,我随口问一句说:你不熟悉路呀。她回我,恩,刚来上海一个月。于是我们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一开始我还是葛优摊在后座,聊了十多分钟我已经坐的笔挺,几乎把头凑上去在听她叙述了。
来上海这么多年,打了无数次车,这是第一次我几乎不知该如何回应。
▼
她来上海做专车刚刚一个月,因为喜欢开车,在老家本也是开车为生。决定来上海是为了补贴家用,因为终于在老家买了房买了车,也每月背上了四千多的贷款。老公做着辛苦的装修工作挣个六千一万,有个上小学的女儿,还有双方父母要赡养。为了减轻老公的压力,她咬咬牙一个人跑到上海来,到了才发现,她开来的外牌车是不符合专车新政的。去过租车公司也问了同乡,被每月六千多的租车费用吓退,最后她选择编造假的沪牌在专车平台上注册,用自己的外牌车接单。如果碰到不较真的客人,她就打个招呼蒙混过关,碰到较真的客人,号会被平台注销。唯有锲而不舍重新注册。
这个做法被很多人不齿,干的也是很多本地人不愿意干的营生,更何况是一介女子。她依旧为了这份工作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在魔都的都知道,上海的限行是早七点到十点,下午三点到八点。所以早上的七点前,她会开回在嘉定的出租屋,洗漱整理吃个早饭,来得及的话再睡会。这几乎是她一天唯一沾到枕头的时间,短短三个小时。接下来的时间,只要有活,她会一直接单。中途限行时段,如果没有合适的单子,她会靠边停在车里眯一会。她说:什么单子我都接,来了就接。
▼
吃惊已经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了,我只能问她:你的睡觉时间完全碎片化了,而且时间这么短,这样日夜颠倒你能坚持多久呢?她说:我已经坚持了一个月了,不怎么累的,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可以回老家休息一个星期,陪陪女儿,再回上海。我又问她,那你这样起早贪黑的开车,一个月到手能有多少?她听起来很高兴,去掉油费和房租,这个月攒下将近一万。前提是她一天只吃两顿饭,日夜颠倒,睡不到5个小时。
我问她,你觉得这样每个月挣一万,值吗?太伤身体了。她说当然值,在老家两个月都赚不到这么多,而现在她可以负担家里的所有房贷车贷,余下的钱不止够生活,还能帮女儿多报几个辅导班。
这是个人选择,她不觉得苦,反而因为还可以的收入感到生活充实而幸福。最后下车的时候,她告诉我,打算趁年轻多干几年。
没错,说了这么多,她也是个八零后,我们只差八岁。
生活不易,跟她相比,那些加班到半夜的苦水似乎已不值一提了。
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外地来沪还是本地土著,都曾经或者正在为了生活奔波于途。有些人为了留下来而辗转反侧,有些人清楚的知道这里终不是归途。偶尔的小幸福,避之不开的沮丧,最终都会掩盖在这座城市的夜幕下。纵使再热泪盈眶也最终无人问津。
![](https://img.haomeiwen.com/i20583969/0017379510edc37f.jpg)
▼
许多年之后,我想我依旧不会忘记她的故事。在那个深夜里,在她絮絮叨叨的描述里,我能感受到,现在拥有的一切,她幸福而又满足。他人的眼光,琐碎的日常,辛勤的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祝福她,也祝福这个夜幕下每一个奔跑在路上的有趣灵魂。
- END -
如想取得授权,请关注同名公众号并在后台给我留言。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