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我怎么这么倒霉,嫁给你这个酒鬼,烟鬼!”看着醉醺醺的爱人,刘女士怒火中烧。
听了妻子的指责,杨先生趁着酒劲也不甘示弱:“我怎么这么不幸,娶了你这个成天爱叨叨的碎嘴,回来都听见你这些说了八百遍的话,烦死了。”
“你不幸,我还不幸呢?家不管,孩子不管,成天喝酒,跟你那些狐朋狗友过去吧。”刘女士一怒之下把凳子踢了老远。
“你这是什么话,孩子我咋没管,都是你管的?过不成不过!”杨先生酒醒了似的提高了嗓门。
刘女士一听爱人的话,眼泪刷的一下就出来了,带着哭声说:“不过就不过,离了你我还不活了似的……”
房间陷入了沉默……
在家庭中,我们很多人总想改变爱人,还有改变孩子。
其实,目的是好的,我们希望爱人改掉喝酒、抽烟,源于关心;期待孩子自律、守时,源于希望孩子优秀;可是如果路径走错了,那生活只会一地鸡毛,关系破碎不堪,双方两败俱伤。
第一条路径就是上面的这一条,用指责的方式指出对方的缺点,想改变对方。
这条路径,是用行为改变行为。简单的说,刘女士想用自己的指责行为改变对方的喝酒吸烟行为。
我们来探索一下,刘女士为什么会生气?
表面上是杨先生的喝酒和吸烟的行为,其实,深层次的或许是,刘女生希望得到陪伴,还有对爱人身体健康的关心,可是这些深层次的需求都转为愤怒用指责、疾言厉色来表达。表面上很有震慑力,实则最具破坏力,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并未由此觉察。
其实,还有一条路径——接纳。你也许在惊讶的张大嘴巴,是的,我说的没错是接纳。接纳,绝不是纵容,而是允许之后的温柔表达。
还是这个例子,当接纳了对方喝酒抽烟的事实,就会多出一些理解,虽然是夫妻俩,但他也有他的朋友圈,他也有他的嗜好,婚姻,家庭,本来就是不同性格的人走在一起,需要的是包容。第二步是诚实的描述事实,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老公,这个星期你有三个晚上喝酒了,我很担心你的身体,也希望你能早点回来陪陪我和孩子。”这种沟通方式是在《非暴力沟通》的一种方式,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希望。这种沟通可能需要想一想,绕个弯,但是却探到了心理的真正 需求。
记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我记忆犹新。没有学习之前,当孩子和老公做错了什么事情,我也总是用指责的方式回应,可是,直到那一次,我觉醒了。
那天晚上,我在客厅里用洗脚盆洗脚,一边洗,一边看电视,一不小心把多半盆的洗脚水弄撒了,整个客厅顿时成了汪洋。本想着,老公要说我几句,可是,人家没说一句,连一个责怪的眼神的没有,拿着拖把拖了好长时间,我惊愕了:要是今天晚上是他们把谁弄撒了一客厅,我会怎么样,我肯定会指责,至少是数落他们一顿,可是,老公却没有,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我暗暗下决心以后洗脚的时候要小心点。第二天我问老公,他说:‘’谁还不会做错点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水撒了吗?拖拖就行了呀。”我感动之余,突然觉醒:指责不会带来改变,接纳却可以。
被指责,我们往往会为了保护自己而争辩以及推卸责任;被接纳,是一种理解后的温暖,在安全的环境中,往往向内看,去自我反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