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重要功能、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可以帮助用户迅速找到入口,进入一个具体的界面,再通过界面上的信息提示完成各种任务。
但在设计界面时,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这么多内容如何组织?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不是?按钮放左边,还是右边?在信息非常多的情况下,用户能找到重点吗?
我们在投放广告素材时发现,当文字越多、内容越复杂时,用户的点击量就越小。不仅是广告素材,其他形式的产品界面也是如此。没有人会认真地从头到尾阅览界面上的所有信息,用户只会找他最关注的内容。
所以我们在设计界面时,必须明确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
一个界面上如果铺放过多的功能或内容,会让用户迷茫且不知所措,效果反而会更差。因此,设计师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做进一步的优先级筛选。
通过设计用户任务,并确定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界面上内容的主次关系。
说说任务设计
需求文档中的功能和内容都是比较零散的,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界面把它们组织起来。通过梳理信息结构,我们可以把主要的功能、内容组织起来。而通过任务流程,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给“拼装”起来。
如果把产品比作一座购物商城,那么信息结构就是商城的框架,比如,这个商城有多少层,每层都卖什么东西、都有哪些品牌店。任务流程则相当于商场里面的过道,用户沿着过道完成“逛街”、支付等主要任务,通过商场中的各种提示完成去卫生间、去服务台换停车票等次要任务。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而产品也从中直接或间接地实现了其商业价值。
如何区分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呢?我们再换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例子。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因此,购买商品是用户的主要任务。对于产品来说,用户购买商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商业利益。因此,设法让用户购买商品,对于网站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但要完成购买商品这个任务,期间可能还要完成很多子任务(浏览、选择、对比、收藏、加入购物车、充值,等等)。这些任务属于次要任务,它们是为了用户完成最重要的任务而存在的。
如果说产品定位或设计目标相当于指南针,需求中的功能点就是一个一个零散的地理坐标,而任务流程就是途经这些地理坐标的路线图。由于有主线、有分支,这张路线图看起来更像一个迷宫。有了迷宫“地图”,设计师就可以轻松地带领用户完成任务,达成用户目标。
具体怎么设计任务流程呢?和设计迷宫的方法一样,要先设计那条主线,再从容设计支线。脉络清晰了,才能正确构建起整个产品的功能和内容。
设计主线(主行为流)就是把杂乱无章的功能点根据用户的期望及目标以正确的次序组织起来的过程,告诉用户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果没有任务流程图,就好像把所有路线胡乱组合到一起一样,那么用户可能就永远走不出去了。
是否设计支线(次要行为流),要看次要行为流是否能对用户完成主行为流产生必要的帮助(迷宫的支线越少,整体复杂度越低,越有助于用户迅速完成任务)。
就像迷宫一样,如果没有清晰的线路,用户就会感到迷惑。如果没有任务流程,只是把功能点罗列在界面上,用户就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但很多产品人员和开发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对功能和业务逻辑太过熟悉,每到一个地点就会凭借环境迅速判断下一步该怎么走,对所有的功能和操作都了如指掌。但用户就不一样了,他们并不了解产品的套路,也不愿意浪费时间思考。
如果没有任务流程这个环节,不仅用户难以理解,项目本身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家讨论问题时可能会找不到重点,把所有关注点都集中在功能细节和产品界面上。操作时一旦发现找不到想要的内容,就随意在界面上添加,导致界面内容臃肿不堪,毫无重点。不同角色心目中的产品。
因此,设计师既要理解产品人员的意图,又必须从用户角度思考,确定主行为流,并以此为线索,理清思路,进而规划产品的整体界面设计。任务流程如同产品的骨架,支撑起整个产品,是无法省去的一步。
任务流程确定后,就可以通过一系列草图去把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任务流、页面流设计,然后再去细化具体的界面。相比拿到需求文档后直接画线框图,在一些界面细节上纠结不已的状态,这时我们会感到轻松得多,如图6-20所示。
从任务流程到草图,再到用户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