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天晚上到书屋的时候,感觉有点时光交错。
吃完晚饭出来,还得带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再谈些形而上的东西,这不是工作时代的正常作息,倒更像大学时来上晚上的选修课。参加的人三三两两逐渐到齐,在长桌两边落座,坏人带了一瓶清酒来壮胆。
村上春树小说的主题,总是有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失去。主角在梦境般的生活中,反复出现另一个“彼岸世界”,他也不太在意世俗的眼光与价值观,反而执着于自己的奇特爱好,比如1973年的弹子球。
我边听别人的发言,边打量周围的书柜,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橘黄灯光下既有苏联历史的《倒转红轮》,也有《红楼梦》这样的老书,还有英文版的《饥饿游戏》。当然,村上春树三本一套的《1Q84》也在此列。
好的小说给人隐喻,让读书的人自己去解谜。打开宝箱的那一刻,是心灵感受到共振的奇妙体验。坏人说他看完挪威森林后,回家整个假期不想说话。村上这么多小说,主角披着成年人的躯壳,内心大都是还未长大的少年吧。
如果小说的世界就是所谓彼岸,那么我们的庸碌日常,则是不那么有趣的真实世界了。这个世界有自己的完善规则,也需要升级打怪,细节精致画面精美剧情完善,只可惜你玩累的时候无法把电脑一关了之。这是你终身无法逃出的游戏,是一道符咒,在这里呆得越久会越习惯,渐渐地不再质疑游戏的规则,或是认为人生可以有其他的追求纬度。黄瓜在酱缸里呆太久,它不会改变这个酱缸,反而自己会变成腌黄瓜,《咨询的奥秘》里偷偷告诉你的真理。
好在书本还提供了暂时喘息的小小空间,可以把灵魂从腻味的升级游戏中短暂抽离出来,去另一个平行世界旅行。正是忙碌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会在阅读《1Q84》的大段大段看月亮的描写中感到心情的平静。
我也说了自己的感想,没必要赘述。
心里有过一闪念,没在读书会上谈到,便是旅行的意义。为什么要远行,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过几天,为什么要去看那些遗迹与古董,或者体验当地的生活。
比如东京日本桥上的一座青铜麒麟像,既不宏大也不雄伟,在当代可以算作不起眼的存在,爬咕哩却在千里之外开着电脑认真研究这个景点,幻想自己有天能到当地亲眼看到这个雕像。他能在这个雕像上找到现世与彼岸的交点,透过这具雕像感受到的,是推理小说《麒麟之翼》里那个平行宇宙的世界。
比如北京军事博物馆里的M4A3谢尔曼坦克,和历史一样厚重的装甲,带领你的思绪坠入上个世纪炮火纷飞的年代。美国的现代工业、冷战、骄傲的将军、惊人的奇袭、核武器的阴影、国内沸腾的民意,在我出身前就已经结束的历史,不啻于另一个彼岸世界。蒙尘的坦克是历史产物,也穿越到历史深处的微小入口。巨大的钢铁身躯停在面前,我凝视着它,它也凝视着我。
旅行如此,读书也是一样。
大脑构建出虚幻的景象,一瞬间,卧室的四面墙壁突然消失。外面是夕阳余晖下的巨大圆顶教堂,钟声响起,贡拉多小舟在密集蜿蜒的水道上穿梭。眺望过去,圣马可广场的双柱附近有密集的人群正在欢呼,远方征服 了君士坦丁堡的舰队凯旋归来。这是你走遍全世界也无法亲眼目睹的景象,它发生在千年之前,只可能存在于脑海中。
所以转头看看,书屋两边书架上满满的书籍,其实都是任意门。
你可以在被酱缸里的盐水逐渐渗透的无奈过程中,自己挑一本聊以慰藉。
翻开书页,现世与彼岸的交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