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来,明天是“冬至”节气。
我们这里民间习惯是在冬至的头一天,把大米和糯米搭配(二八或者三七,糯米为主,浸泡一个晚上)磨米浆,滤去水分,搓成丸子,下锅煮至浮起,捞出,在碾压成粉的芝麻上滚一滚,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芝麻后就可以开吃了,也有用黄豆粉滚上一层。农村习惯把糯米饭蒸熟,在石臼上反复捶打,打到不见饭粒、糯米饭成泥状,在裹上芝麻粉。这种石臼打麻子粿更好吃。
过了几十个冬至,还不知道“冬至”的来历。
上网查了一下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1。冬至的由来:
阴历阳历的差距。冬至的这一天夜晚十分的长,由于阴历阳历的差距,在中国的冬至季节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
节气划分。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这天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所有人都要举行贺冬仪式,唐宋时期在冬至还需要祭天祭祖。
冬至的习俗:
吃饺子。在北方,冬至这天来临之后,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吃饺子,不论贫穷或者是富有,大家都听说过张仲景这个医生来制作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其实这是真实发生的,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去世的日子都会在冬至那天吃一碗饺子来,也是为了御寒,表达自己对医圣张仲景的感恩。
吃馄饨。在北方,少部分家庭还会选择吃馄饨,馄饨意为调节阴阳,有些人认为冬至这天为极阴之时,所以要使用馄饨来调节一下天地间的阳气生长,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
总的来说,冬至节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日,无论是吃饺子还是吃馄饨,都蕴含着人们对冬至这一天的敬畏和感恩。
这些都是度娘上查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