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
史记(二十一)卫康叔世家

史记(二十一)卫康叔世家

作者: JasonHistoria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09:43 被阅读14次


前面读了那么多的世家,我相信大家已经发现最近写的诸侯国大多是不怎么强大的。但大家不用担心,熬到下一期就可以看到真正强盛的国家了。

那好,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历史上的卫国。

卫国的开国君主叫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在位期间曾协助周公旦镇压了武庚的叛乱,还算是有些作为的君主。可悲是后继无人,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有一点连战国七雄都无法与卫国相比的,由于卫国过于缩小,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后并没有将卫国消灭,也就是弱到秦国都不屑于去灭,而卫国最后是在秦二世胡亥这个没用的国君在位期间才被彻底灭亡的,当时的卫君角被胡亥贬为庶人,卫国也至此灭亡。

而卫国君主中桓公可以说一下,因为这位老兄是被杀了,杀了他的就是他的弟弟州吁。这个州吁从小好勇斗狠,很喜欢军事,重点是不学无术,因此卫国上下都不喜欢这个家伙,后来在大夫石碏的计谋下,州吁被杀,立了桓公的弟弟为君,称为宣公。

可惜的是这位宣公和州吁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上宣公为了抢夺儿子的妻子,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

宣公的儿子伋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宣公还为他特意选了齐国的美女做太子妃,但是当宣公看到齐国的美女时立刻就改变了主意,将齐国美女据为己有。后来这个齐国女子为宣公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寿,一个叫子朔。这两个兄弟不太一样,子寿性情纯良,和太子很要好,而子朔一直窥视君位,想置太子置于死地。太子生母在世时还没有怎么样,可当太子的生母去世后,子朔和他的母亲就在宣公处常常诋毁太子、诬陷诟病,渐渐宣公内心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但往往这种想法出来第一时间就被否定掉,因为这种废长立幼的行为一般会带来非常不好的恶劣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带来灭国之灾。况且太子一直中规中矩,行事端正,也没犯过什么大错,因此宣公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行废立之事。其实内心也有自己的考虑,之前宣公因为抢了太子之妻而一直受人非议,有违尊严,早就看太子不顺眼了,只可惜没有合适的理由和借口处置罢了,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太子废不了,自己还会提前下岗也说不定。

但往往一旦有了这种想法的皇帝智商基本为零,而宣公就是这列皇帝中极为奇葩的一类。

现在进入宣公小课堂:

记者:请问,您不怕废长立幼的后果吗?

宣公:怕呀。

记者:那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宣公:杀了不就行了。

记者:额……

他是这样想的,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为了妥善处理此事,子朔给宣公出了个主意,就是借刀杀人之计。子朔让宣公派太子伋出使齐国,自己暗中命令大盗在边境线上拦截击杀伋。于是宣公给太子白旄使节,告诫边境线上的大盗一见手持白旄使节的人就把他杀掉。

太子伋是个大孝子,接到父亲的命令立刻就要启程前往齐国。子朔的哥哥子寿,即太子的异母弟,为人宽厚,深知子朔憎恨太子,窥视太子之位,与君王合力欲除掉太子之事(因为他是子朔的哥哥,很多事情子朔对他自然没有避讳)。子寿知悉后立即跑到太子伋处,想要阻止太子伋去边境。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太子伋是一个大孝子,他不想违背父亲的命令,执意前往。子寿见劝诫没有用,就在晚上偷偷的把太子伋的白旄使节给偷了,先于太子驾车赶到边境,子寿就这样被杀了。紧接着,太子伋也赶到了边境,还对大盗说:“应当杀死的是我呀!”大盗于是又杀死太子伋,回报了宣公,至此宣公就立了子朔为太子,子朔就是后来的惠公。

这个场景有点像三国时期刘备与庞统的故事。庞统骑上了刘备的白马,结果被西川的张仁误认为是刘备而被乱箭射死,不过保全了刘备因此得以生还。这里子寿和庞统差不多,都是舍身取义,自己主动承担了风险,甘愿为了道义牺牲,可谓是牺牲自己想唤醒太子伋,可以他的努力白费了,太子伋竟然主动承认自己才是应该被杀的人,结果浪费了子寿的一片苦心,还害死了自己。

卫国其实是中周朝初期的重要诸侯国,周公对康叔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才有周公旦按照匠人制作木器必用规矩的道理,撰写了《梓材》,作为治国者用以效法的准则。称之为《康诰》、《酒诰》、《梓材》,并以之教导康叔。可惜的是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司马迁对这种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状况表示惋惜。

这里体现的仅仅是卫国历史的冰山一角,卫国的历史可以说是由内乱和阴谋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点滴看得出卫国当权时期,卫国并没怎么强大过或者富饶过,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有和平、稳定的环境为保障,否则没有什么发展的根基可言。

相关文章

  • 史记(二十一)卫康叔世家

    前面读了那么多的世家,我相信大家已经发现最近写的诸侯国大多是不怎么强大的。但大家不用担心,熬到下一期就可以看到真正...

  • 《酒诰》和《梓材》写了什么?

    1、问:这两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答:根据《史记 卫康叔世家》:周公旦惧康叔齿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

  • 史记人物之卫康叔世家

    卫康叔世家(其一) 周公兴师平三乱,武诛管弑蔡叔放。 赐殷遗民封卫君,康叔齿少三令申。 访贤任能勤爱民,君子法则卫...

  • 《简读丨史记》【十九】丨卫

    7.卫康叔世家 卫康叔 卫康叔姬封,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时,武庚禄父叛乱被杀,周公把卫地的殷商遗民交给了康叔管理...

  • 史记·三十世家·卫康叔世家

    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厓季,厓季最少。 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馀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

  • 卫康叔世家

    卫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排行第九。 武王打败殷纣王之后,把殷纣的遗民封给了周王的儿子武庚。武王担心武庚有反叛...

  • 读后感—《史记》卫康叔世家

    小小卫国,也如此多乱。 孔子的弟子子路,死在卫国内乱。孔子说他勇敢不如子路,看来子路确实十分勇敢,就是不善于经营,...

  • 《<史记>研读》127:卫康叔世家(一)

    卫康叔世家(一) 卫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在他下面还有冉季载。在周武王众兄弟中,冉季载年龄最小。...

  • 《<史记>研读》128:卫康叔世家(二)

    卫康叔世家(二) 卫宣公七年(公元前712年),鲁国大夫杀掉鲁隐公。公元前710年,宋国大夫督杀掉了宋殇...

  • 《<史记>研读》129:卫康叔世家(三)

    卫康叔世家(三) 公元前498年,孔子来到卫国,卫国给孔子和鲁国一样的俸禄。后来卫国国君和孔子发生矛盾,孔...

网友评论

  • d18ac1388f91: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也离不开稳定和平的环境啊。

本文标题:史记(二十一)卫康叔世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sj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