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30242/385b5475322ef214.jpg)
昨晚睡前,读到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中的一句话——“依赖性会造成执著和疏离的态度”,不禁细细品味。
“依赖性会造成执著”,我的理解是,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去依赖某人或某物,不仅会在客观上依赖,同时也会在主观上产生依赖。
尤其是对主观上想要依赖的伴侣,总是执著地想要确认TA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值得依赖,自己是否会因为依赖而受到伤害。在反复寻求确认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执著,就是我执。
“依赖会造成疏离的态度”,我对这句不太理解,品味了好几遍。
它可能说的是:从依赖方角度看,无法百分之一百地确认一个人是值得依赖的,一旦发现对方无法提供TA足够的安全感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会选择用疏离来武装自己,防御外界可能的伤害;
从被依赖者角度看,对方的依赖可能会带来强烈的被入侵感,为了防御对方的过分入侵,于是也用疏离来对抗。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依赖”,是这样解释的: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称为依赖,俗称成瘾。
我一直觉得“依赖”虽不是个褒义词,但也是个中性词,可在百度百科里,却成了贬义词。
让我联想到,依赖就像烟鬼离不开香烟,他依赖于香烟提供的精神愉悦,如果让他戒烟,他会觉得相当难受,觉得离开烟没法活。
但旁观者很清楚,戒烟的确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只要有意志力就可以戒掉,戒掉之后会对他更健康。
由此,百度百科给了我一个理解“依赖”的新视角,依赖不是必需品,依赖是不能自给自足的表现,戒掉依赖可能对自己更好。
对伴侣的过度依赖,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不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足够的安全感。
相比上个世纪,女人对丈夫的依赖性大幅降低,这也是为何近年来离婚率持续升高的原因之一。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2017这两年,全国离婚案中,73.4%是妻子要离婚。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生活的小镇上,很多女人没有工作,需要依靠丈夫生活,夫妻关系恶劣可很少会离婚。
但现在的女人,自己有工作有收入,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不需要依赖丈夫,其次经济上的独立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精神独立。
当自己一个人也能生活不错时,婚姻就不再是必然选择,不进入婚姻或者离开婚姻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
当然,也不是说伴侣之间不应该有依赖,这个依赖的度如何把握。如果0表示丝毫不依赖,10表示极度依赖,伴侣之间能否对依赖的度达成共识。
如果丈夫希望妻子依赖的度是5,而妻子表现出来的是9,那丈夫肯定会觉得妻子太粘人,爱钻牛角尖,生活之中一定少不了争吵。如果丈夫希望妻子依赖的度是9,而妻子表现出来的是5,那丈夫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妻子不太在乎他。反之亦然,妻子对丈夫的期望值和丈夫表现出来的能否一致。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像小狗,喜欢粘人,有些人像小猫,喜欢冷淡。如果喜欢粘人的和喜欢冷淡的在一起,那结果可能不如两个都喜欢粘着,或者两个都喜欢冷淡的在一起更合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