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文中提出一个概念,人不等于我。每个自然人可以称为人,但不能称为我。他认为,“我”是从人演化而来的。
人具有普遍性,只要你生于这个世界,则能称之为人。而我则具有个性,当人能成为可一而不可再的人时,他也就成为了一个我。换言之,这个人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才能称为我。
我是在人的群性中具有个性的那一个,是在共相中有别相的那一个。他既有和人的相同之处,又有有别于人的自我特性。
那如何完成一个我呢?
首先,当于人中觅我。也即需要在具有共性的人群中培养具有个性的我。
个性是依赖于共性而存在的,我是依赖于人而存在的,所以要想成为我,必须要从人的共性中培养具有独特性的我。
其次,要在先我中觅我。也即要像已经成为我的人学习。要从历史文化中完成我的进化。
文中还提到普通人和杰出人的关系。首先,这两类人必然是存在于人中的我,也即完成了演化的人。
那二者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认为,越具有普通人性的我,才是越伟大越具有特殊性的我。也就是说,越杰出的人,应该越具有普通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成为他的可能,但他有因为自己的独特性而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这也是东西方对于杰出我的不同定义。西方的杰出的我是上帝,它是具有神格的,上帝只有一个,其他人不再可能成为上帝。而中国人的杰出我则具有普遍性,我们称他为圣人。他具有人格性,因为人人都有可能通过修炼成为圣人,它是普通人中诞生的杰出人,是可望而可及的。
中国人教人完成人的最好训言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而道问学。
高明是杰出者,中庸是普通人。极高明而道中庸是指,普通人中的杰出者。 他因杰出有异于普通人,又因中庸而与普通人有联系。杰出者的高度是其他人所能企及的。
不失为普通人,则为其广大,他是人人所能企及的。但他又是可一而不可再的,称为尽精微。
如此来看,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越是杰出的人反而越谦虚,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杰出的人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是普通人中可一而不可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