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s

作者: 恩比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22:36 被阅读6次

      鲁迅笔下的阿Q,不管心里多愤怒,或是给人抓辫碰墙,只要嘴里碎叨,心里默念,然后再暗自给自己一个微笑,就没有阿Q“赢”不了的。

        阿Q在鲁迅印象里不知其姓氏,不知名字,当然,原因是不知其父母何人。可想,他所具有的“必胜”精神,是否因为从小在家庭也是如此,长大后便习以为常。

        鲁迅也被称为“中国魂”,我想阿Q写的也并不是某个人,而是某类人,甚至大部分。所以看《阿Q正传》时我的脑海里想的是阿Qs。

        大家心里其实都住着阿Q,遇到糟心事,阿Q会走出来和我们说:人总是会被骗一两次的。人总是会挨打几回的。人总是要吃亏的。接着大家心里也会被阿Q的话语平复了心情。这是因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起了疗效。

        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心情糟糕的时候,起的是疗效,但如果在平常起作用,或许你就变成了阿Q。

        总有一些达官贵人,举人秀才,可以用自己的超群思维获得那份属于自己的权益。但大多数人可能和阿Q一样,凑凑热闹,想进门看看,却怕无功而返。

        阿Q毕竟是个典型代表,大部分阿Qs只想在忍忍中度日,偶尔抓抓阿D的辫子泄泄气,即便势均力敌被阿D抓住自己辫子,也过得去。

        校园中的阿Q就是这样,时常遇到校霸,挨着拳脚,忍忍两天,或者遇到低年级小D,骂骂两句,感觉自己也是还击了。

        阿Qs的必胜精神虽在阿Q这个小说人物中放大到极致,甚至在他被当作替罪羊遭枪毙前,还想着被枪毙像是正常的。

        看了阿Q才知道,鲁迅先生想提醒国人正视这个阿Q,正视自己心里的阿Q,他并非极恶之人,但也不要沦为人皆可欺。小学课文学到这篇文章时候,大家不禁为阿Q悲哀。时至今日,我们又何尝没有不同程度被阿Q同化。

        今天最大部分的阿Qs,是在职场上,他们受着领导同事的指责与责任推卸,但是每每心里的阿Q出现,都能疗效显著,使大部分职场阿Q仍是义无反顾地奔命。

        在我看来,阿Q不能在学生和上年纪的人身上作用过多,因为这些群体本无力,过多的阿Q精神会压垮他们的心理建设。但在中青年身上,要善用到一些场景,如职场和家庭,因为一个是理想的路,一个是安睡的床,在不触道德的红线,往前走的过程有些绊脚石,绕过去便是,毕竟你在开着一辆叫作生活的车,总归不能停下来。

        佩服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敏锐洞察。今天再次读了一遍鲁迅先生的阿Q精神,貌似被拉回国民时代,但跨过一个世纪后,国人大体没改变多少,随着科技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貌似掩盖了一些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Q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ub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