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益阳堤垸与里镇

益阳堤垸与里镇

作者: 张先德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12:02 被阅读0次

至明清时期,随着宁乡、安化、沅江置县及南县的新立,益阳县划分为23里1镇,镇为益阳古城至三堡称龙麟镇,又称为上乡、下乡及街上。上乡多指1至18里,以现在的桃江为主,下乡多为围湖造田的的堤垸。

根县志记载:元(1264~1294年),县内民垸有河皮、油麻、长塘、双桂、黄关、石桥、薛家、朱凌、车公、邓家、桂花、白水托等十二垸,此为益阳湖区筑堤垸之始。从晚清至民国二十年,益阳又修堤筑垸七十余处,共围湖造田三百二十万亩左右,围湖造田之势,难以遏止。

此时,益阳最大的官修垸为天成垸,筑于雍正、乾隆年间,围田23121亩,堤长30.5里。最大的民修垸为西林垸,筑于同治年间,围田29780亩,堤长26.5里。益阳最小的堤垸是菱角垸,民修,筑于嘉庆年,围田18庙,堤长3里。

益阳有名的大垸为:长春垸筑于雍正六年,民修,围田6393亩,堤长6.74里;宣统元年又筑长春附垸,增围田785亩,堤长2.59里。千家州大垸筑于康熙五十六年,民修,围田6772亩,堤长32.7里。千把垸筑于康熙三十年,官修,嘉庆十五溃决,后分为上中下三垸,面积6214亩,堤长16.8里。火田垸筑于雍正六年,官修,围田9724亩,堤长43.7里。集盖堂垸筑于雍正年间,民修,围田11800亩,堤长36.1里。公益堂垸筑于雍正乾隆年间,民修,围田9004亩,堤长43.58里。合兴九垸筑于雍正年间,益阳、沅江民修,围田14456亩(益辖),堤长51里。

由此,益阳形成上乡的耕读文化,下乡的移民文化,街上的码头文化。上乡从一里至十四里,益阳的名人多出于此。下乡是渔米之乡,水稻产区以“下乡为最盛,十九里(泉交河一带)之大河塅、侍郎桥塅、新桥塅皆纵横数十里。十七(沙头、八字哨一带)、十八(兰溪、腰铺仑一带)、二十(西林垸、欧江岔一带)、厢外(香铺仑、白鹿铺一带)各里堤垸相接,弥望绿野,实膏腴之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益阳堤垸与里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uz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