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

作者: 自由自游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21:02 被阅读33次
    关羽雕像

    公元215年,在今益阳资水边,荆州老大关羽和孙吴老二鲁肃举行了一场边界划分会议。

    自从刘备老大借荆州一去不返以来,孙吴整曰食不咽,寝难安。适逢曹操提兵汉中攻蜀,孙吴大喜,兴兵来犯,关二哥毫不畏惧,率一校之兵,资水会鲁肃,史称“关云长单刀赴会”。

    在双方亲切友好的会谈中,各自回顾了赤壁大战,同盟史,感情益增地达成了一致共识,以湘江为界,各安荆州,永世盟好。四年后,公元219年末,吕蒙白衣渡江,关云长败走麦城,次年亡。

    二O一七年二月四曰
    烽火台

    益阳古城。说是古城,实际上是资水旁残存的一段城墙而已。拾阶而上,一溜城墙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烽燧旁关羽的雕像了。作为“单刀赴会”的主角,关羽的各项属性自不必多说,千年以降的各种光环集于一身,受到历代官方的追封和民间的演义,已然神化。

    回到那个历史时空下的资水边。代表东吴和关羽会谈磋商的是鲁肃。鲁肃(公元172-217),字子敬,少时结交周瑜,后投孙权。

    孙权就国家发展战略曾问计于肃,肃答曰:“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在这条战略谋划地影响下,才有了后来的联刘抗曹,三分天下。也有了同盟出现裂痕,摩擦渐起时的资水之会。

    如果说鲁肃是抗曹统一战线的维护者或时势的执行者,那吕蒙的“白衣渡江”也是东吴另一个角度的国家战略。吕蒙(公元179-220),字子明,关于他则有“士别三曰,当刮目相看,非吴下阿蒙”的典故流传至今。

    刘备夺取荆州后,取得了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和立足点,以此东进西川,开疆拓土。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对此有清晰的战略构想,即以荆州,汉中为出发点,完成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使命。

    但对东吴来说,荆州也是其国家安危的重点,没有荆州的屏障卫护,身处长江下游的东吴门户大开,想实现“以观天下,偏安一隅”的战略设想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在公元217年鲁肃死后,曹,刘,孙各自都无力打破三分均势的现状下,同盟间的摩擦和冲突就在所难免了。这就有了关羽水淹七军,大战曹魏时,吕子明的白衣渡江,最后关云长败走麦城身亡的历史必然。

    当我们津津乐道某个历史人物,某个重大事件的片段时,可曾以总揽全局的目光来看待事物发展的必然与偶然,方可得出较为客观地评价与论述呢?这就是益阳古城墙上,品味千余年前关云长单刀赴会的豪气与自信时的我所思,我所想。

    益阳段资水风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益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gv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