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1000天日更挑战营
《雁门太守行》的奇诡与妥帖

《雁门太守行》的奇诡与妥帖

作者: 丝竹悠扬 | 来源:发表于2022-11-23 17:06 被阅读0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读标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多写边塞诗和征战之事。

读作者:李贺,唐代诗人,福昌人(今河南宜阳)。李贺诗篇特点不只是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唯其奇诡,愈觉新颖;唯其妥帖,则倍感亲切;奇诡而又妥帖,出从而构成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的绝招,它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读色彩:一般来说,写战争悲壮惨烈的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本诗句句都几乎采用了鲜明的色彩。金色,红色,胭脂色,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他们与黑色、秋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如高明的画家,用黑云暗喻敌军的气焰嚣张,用向日甲光描绘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色彩对比鲜明,爱憎也是分明的。李贺的诗歌极少使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鲜艳的色彩。前面是黑云压城,后面立马又是向日金鳞开,看似矛盾,不合常理,实则是李贺的一种手法,是他故意而为之,这么理解,就通了。

读典故:本诗中的两处用典,也值得赏鉴。第一处用典是“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既交代了战争的地点,也借用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豪情;第二处是“报君黄金台上意”,借用战国时燕昭王置大量黄金于黄金台上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读手法:文中的写作手法也值得品读。比喻、夸张、视觉、听觉、用典等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浓艳的色彩描绘战争的悲壮,使诗歌情感丰富。

读主旨:这首诗借助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将士们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的斗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相关文章

  • 《雁门太守行》的奇诡与妥帖

    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杨慎说王安石妄评李贺

    前言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的问题: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分为哪四个部分,怎么理解? 《雁门太守行》...

  • 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到816。是在番番,叛乱。此彼伏的lee李贺,当时仅17岁。全是用夸张的手法。把战士的。气氛渲染得凝重...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脂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

  • 雁门太守行

    [ 唐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 《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引出战争的背景,但是藩镇割据,朝廷军队与藩镇割据军队对峙,朝廷军队处于弱势地位,...

  •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寥寥数语,却描绘了一场战争的全过程...

  •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体诗。本单元是诗歌和文言文为主题的单元,通过这些诗歌和古...

  • 雁门太守行

    士兵急匆匆地来报:“将军,敌人攻城了。”我向城下望去,十万精兵训练有素,排着方队逼近城楼。溅起来的灰尘飞扬,遮天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雁门太守行》的奇诡与妥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vz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