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直到被苹果施压微信才上线夜间模式?
(1)解决低频需求的价值不大:夜间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夜猫子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产生的视觉疲劳问题.由于目前微信几乎涵盖了整个互联网,年龄层横跨00后到55岁以上的人群,而夜猫子大部分只集中在00后(2018年微信发布的数据报告),因此有夜间模式这个需求的用户量其实不大,且使用场景只在深夜,需求频次也不高.对于微信这一相对成熟的产品来说,更应该去聚焦高频需求,要解决大部分用户的普遍性问题,而非小群体的问题。
(3)手机系统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很多智能机都自带夜间模式,几乎不需要APP额外开发(我的手机是vivo Z3,在微信没开发夜间模式时,开启系统的深色模式已经基本满足需求,而且一键切换,非常便捷).
(3)夜间模式可能成为降低用户体验的伪需求:用户使用微信的场景主要是聊天和朋友圈,但是聊天背景本来就是可以自定义的,朋友圈更是有各种五颜六色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在夜间模式下反而会影响观看体验.
因此,从需求的真伪、重要性(业务价值)、现有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来看,夜间模式的优先级太低,微信根本不会做.然而在面临APP下架的风险时,夜间模式的紧急性急剧增加,微信没有必要与苹果硬刚.
2.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为什么放在二级入口而微博是在一级入口?
(1)微信是围绕熟人社交圈设计的产品,把赞评放在二级入口增加了互动的交互成本,能体现互动的质量感和价值感,避免手滑等误操作对好友造成打扰。
(2)微博则属于典型的弱关系产品,其产品定位更偏向媒体属性,slogan是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因此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对微博非常重要,把转赞评这类正向的信息反馈放在一级入口能鼓励用户生产内容的积极性。
3.微信转账为什么需要对方确认领取,而支付宝是直接到账?
(1)微信的熟人社交基因决定了转账是在与好友聊天这个熟人社交场景下进行的。对付款方来说,由于其对收款方有信任基础,因此输入付款金额时防备心理和谨慎程度大大降低,进而发错金额的可能性会略微增加,如果发错后直接到账再向好友要求退钱时会使自己和好友感到尴尬。如果收款方还是次亲密关系的好友,按照损失厌恶的心理,收款方退钱的体验和心情会更差。
PS:微信官方的说法是:"希望实现自然、真实、逻辑顺畅的场景,能选择拒绝也能选择接受"(腾讯官方的解释),真的是一种有"人情味"的设计。之前在wegame,总监也说过"思考要深入到全流程,转换为用户视角,通过场景模拟,去发现细节"。
(2)用户对支付宝的心智定位是金融支付工具,支付场景主要是商业支付,付款方与收款方大多为弱关系、平时没什么交集的路人,所以用户和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时一样非常谨慎,往往会多次核对收款人的信息(支付宝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做了实名认证、手机号提示帮助用户降识别风险),因此就没有必要再设计确认收款的流程了。
4.为什么公众号留言需要作者同意才能公开?为什么不允许读者之间互相评论?
(1)公众号是订阅机制,订阅机制决定了作者的大部分观点是传达给关注者(私域)而非公众(公域),因此公众号体系下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私域圈层。留言功能只是加强作者与关注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留言自然也归属到作者自己的内容生态中,微信平台无权也无力干预作者的私域。作者本人才最应该对留言内容具有实际管理权,通过留言筛选,过滤水贴广告等内容,为订阅者的阅读体验负责。
(2)留言与评论其实也是有区别的,留言的表述更加私密,是1v1(读者向作者留言)的,只有作者公开才能被第三者看到。评论更偏向于所有人围绕某个观点自由发表言论,百家争鸣,但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作者与读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