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迷你剧,该剧在著名影评网站IMDb的评分高达9.7。
“烂番茄”新鲜度为96%,口碑超过《权力的游戏》,成为HBO史上口碑最高的剧集。
《切尔诺贝利》
这部剧事件的背景,是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前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核电站4号机组核反应堆爆炸。
大火燃烧10天,爆炸致20万平方公里土地污染,650多万人受灾,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大概因为事件本身,有很多触目惊心和发人深省的东西,这起惨剧发生以来,多个国家都曾以该事件为背景拍摄过影视作品。
比如2012年好莱坞制作的《切尔诺贝利日记》中,讲述了一群美国年轻人为寻找刺激,前往切尔诺贝利探险。
2014年俄罗斯推出的剧集《切尔诺贝利·禁区》中,虚构5名年轻人“穿越”回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前,尝试改变历史。
多国人员联合制作影片《切尔诺贝利的女人们》,则将镜头对准那些灾后仍固执地留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生活的女性。
她们饱受甲状腺癌的困扰,但依然固执地留在无人区里耕种打猎,不愿离开故土。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剧《切尔诺贝利》,则以当年主持事故处理的苏联核物理专家瓦列里·列加索夫的回忆和经历为主线,将观众带回1986年那个灾难时刻。
展现上到前苏联高层,下到普通市民、消防员和士兵等在这起事件中所受的影响。
该剧精彩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在平铺直叙讲述一个历史和社会事件。而是很有既视感地展现地核泄漏引发的种种后果。
且在力求还原真实的基础上,设置悬念和矛盾冲突,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影片开头,第一批消防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派往核电站爆炸现场灭火。
不知情的民众们看到天空中的蓝光,纷纷赞叹太美了。
影片中的前苏联高层,起初也没有意识到整起事件的严重性。
直到本剧的男主角,主持事故处理的苏联核物理专家瓦列里·列加索夫,道出了核超乎想象的力量和事态的严重性:
“关于人员伤亡,一名消防员的手被严重烧伤,就是因为他碰了反应堆厂房外地上的一块表面光滑的黑色矿物。
这里表面光滑的黑色矿物就是石墨。如果在外面的地上都发现了石墨,就意味着爆炸的不是控制箱,而是反应堆核心爆炸了,反应堆暴露了。
石墨反应堆,使用铀235作为燃料,铀235的每一颗原子都像一颗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的子弹。能穿透它所触碰的一切。
木头,金属,混凝土,人的身体。每克铀235含有超过十万万亿颗这样的子弹。这才只是一克。切尔诺贝利有超过三百万克。
现在,它着火了。风会带着这些放射性物质穿越整个大陆,雨水会把这些放射性物质落到我们身上。
数以万亿计的子弹就潜藏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在我们喝的水中,在我们吃的食物中。大部分子弹在一百年会一直发出辐射。”
列加索夫教授甚至向官员们讲述了人受到超高强度辐射后的变化:“首先会破坏细胞结构,皮肤起泡变红变黑。
之后有一段潜伏期,有一两天时间看起来很好,接着骨髓坏死,免疫系统失效,器官和软组织开始分解。
动脉和静脉像筛子般破裂,无法再为他止痛,他会疼到无法想象,三天到三周后,必死无疑。”
可是官员们仍然怕引起恐慌,没有及时警告民众,忽视了列加索夫的警告。
直到一幕幕惨剧发生,曾到事故现场的消防员被大批送到医院救治,状况每日愈下,皮肤溃烂,面目全非。
一些民众开始出现呕吐等反应,官员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但由于没有及时决策,官员们失去了宝贵的时间,整起事件愈演愈烈,灾难像被推到的塔罗牌一样接踵而至。
他们首先面临的棘手问题是灭火。
暴露的反应堆核心在露天的情况下起火是件危险的事情,不单会引起不间断的核裂变反应,铀原子会释放更多的能量和直接辐射,让情况雪上加霜。
火还会向空中释放大量的浓烟和尘埃以及碎片,空气会把核污染物带到其他的地方。
负责救灾组决定将上千吨沙子和硼倾倒在反应核之上,中断核裂变反应。但直升机接近反应堆,又谈何容易。
经过一番折腾,最终火终于熄灭了(据媒体BBC事后的真实报道,尽管辐射杀死了数名飞行员,但是当时几乎没有中子吸收物达到核心。)
刚灭完火,另一个危机又出现了。
由于最初消防员不知情况,核电站地下室里有两万吨消防员灭火时灌进的水。
它们一旦与反应堆的高温接触,就会变成水蒸气,有极大可能引发剩下的三个反应堆爆炸。
那时不仅直径300公里内的区域将被摧毁,整个欧洲都将因污染而寸草不生。
于是三位壮士自告奋勇,进入地下室排水。万幸的是,排水也成功了。(让人悲戚的事,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中一位在救援不久就牺牲了。)
这部剧剧情很紧凑,观众被抓住的心还没落下,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来了。
在官员们终于又松一口气的时候,列加索夫又带来一个坏消息 。
有可能有核熔毁发生的风险,地下水被污染,那对覆盖大范围区域的居民,甚至子孙后代,都将是一个可怕的灾难。
于是四百名旷工,在知情的情况下夜以继日连续挖掘一个月,防止核熔毁。
地下是四十多度的高温,他们却被军方阻止使用电风扇,因为气流会让他们的身体吸入更多的有害物质。
(据说,这些矿工里,至少一百人活不到四十岁。)
在解除了最紧迫的危机后,接下来,是处理废墟里露天的石墨碎块的工作。
列加索夫又一次提出了一个在人类历史是不曾有过现存解决方案的问题,废墟上有超强的辐射。
在最强辐射地方,月球探测车也是束手无策,上面那种程度的玛夏射线,能穿透任何物体,粒子足以立马能摧毁芯片的电路。
派人上去?同样是危险重重,在那种强辐射地方,人即使穿全防护服,站两分钟寿命减半,站三分钟,保证几个月后就魂归西天。
后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英雄们还是义无反顾地上了。不能用机器?用人?不能站两分钟?就及时到现场两分钟火速处理,然后撤离。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错。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善后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剧情再次为我们还原了当时触目惊心的一幕幕。
由于死后尸体仍具有高强度的放射性,苏联政府用铅棺将他们埋葬,然后用混凝土封闭。方圆数公里的一草一木被清洗或者摧毁。
当时那些消防员的衣物至今被保存在医院的地下室,辐射指数仍是危险等级。
封锁区里的民众被紧急撤离,他们被告知暂时离开,却不知自己永远无法回到自己的家园。
为了清理高能放射性物质,苏联在之后数年里动员了60万人进入这片无人区进行持续的“清理活动”。
隔离区里遭核辐射的狗和其他家禽被射杀,参与清理活动的很多人也因辐射生病或死去。
该剧有两个地方发人深省。
一是在剧中暗埋的另一条线,列加索夫和另一位科学家层层发掘和揭露核电站爆发背后的真相,最后直指如下几个事故原因。
一是当地政府和官员以及总工程师为了隐瞒自己的过失,没有向上级及时通报真实情况,二是前苏联的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有的设计缺陷官方起初却拒绝承认,三是核电站操纵员操作失误。
这部剧推出后,曾有俄罗斯媒体指责西方试图抹黑俄罗斯。
或许他们的指责不无道理,但对任何国家的政府来说,在任何的灾难面前,把全人类的利益、把子孙后代的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决策的首位,或许才是真正有担当负责任的行为。
(顿时想起特朗普先生最近面对新冠肺炎的各种甩锅行为,忍不住呵呵五分钟)。
从另一方面看,当时的前苏联政府,确实面临决策的两难境地。
有一种说法,有时政府的很多决策,都处在两难甚至几难的境地,每种决策其实都各有利弊,大多情况下,政府不过从决策篮子里,选择了相对合理的,然后根据静观事态的发展。
当时前苏联那些所有默默无闻的英雄们,也为阻止灾难向全人类蔓延,做出了伟大的牺牲。
第二点,这部剧对我们做了又一次的警示,人类永远不能傲慢自大地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主宰,永远要对宇宙的一切怀有敬畏之心。
7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下令开放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为游客打造绿色参观走廊,并取消拍摄照片和视频的禁令。
甚至有模特光着身子,跑到切诺尔贝利拍“半裸”照片,博人眼球。
科学家经过计算,切尔诺贝利要恢复适宜人类居住的状态,还需要两万年。
总之,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历史,铭记历史吧,请记住下面一组组真实的数字。
2017年,切尔诺贝利的新石棺建成,耗资2 0亿美元,可维持100年。灾难所造成的辐射剂量是二战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至1992年,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切尔诺贝利实际死亡人数,永远不得而知.
一般估计死亡人数4000到93000人,苏联官方死亡人数,从1987年至今未变,31人……
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
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
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七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炉心爆炸后,乌克兰白俄罗斯罹患癌症的人数暴增,人数增加最多的是儿童。
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
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
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事故发生后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霾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
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听到这些数字,您此刻的心情可能和我是一样的。希望历史被铭记,英雄们和所有事件的受害者能得以安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