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理论认为盈亏相同,则不输不赢,他认为财富状态才是价值载体。
伯努利(1700--1782)他的家族人才辈出,在科学方面很有成就。
记得伯努利方程,不管是他们家的谁吧,这一家人都是伯努利,期望值是零。
但是马科维茨提出,效用是伴随着财富变化出现的,他的理论存在了25年,无人能识。
马科维茨(1927--)他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他说过:资产多元配置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
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依此推出前景理论。
损失厌恶对亏损的反应比对同等数量盈余的反应要强烈得多,这就是损失厌恶。
作者提出了前景理论的精髓:由图中可知,损失100元的痛苦需要得到200元才能抚平。必定的损失,比90%的概率更大损失,前者更痛苦。
这里有两点:
1.实验人员要求受试者像商人那样思考,受试者对损失的规避就没那么强烈了,对损失的情绪反应也大大减弱了。
像专家一样思考,做事。如果暂时做不到,就试着模仿,比如投资这件事,那些胡乱操作,专家是不会做的。
2.伯努利理论忽略了人的情绪,纯理性。这个缺陷在250多年的时间都未能引起注意,这是理论导致盲目性的典型案例。
总之,我们了解了前景理论,对人类产生直接情绪影响的是得与失的情绪,而不是财富和普遍效用的长期前景。
这符合我另一个原则,你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什么。
不看存量看增量。
对于损失厌恶来说,这是系统1的反应,没有人可以克服,只能疏导。
网友评论